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反校园性骚扰,关键点要落在“孩子”上
http://www.scol.com.cn(2018-8-8 8:08:0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黄齐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昨日,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杭州西湖区教育局联合会签《关于建立校园性骚扰未成年人处置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校园性骚扰的定义、调查取证和处置方式等作出明确规定。意见昨日起施行。据悉,这是全国首个反校园性骚扰工作机制。(8月7日 《新京报》)

  虽然校园性骚扰的概率不大,但若真的发生了,并且发生在未成年的学生身上,它对伤害的孩子来说,可能就是一辈子的阴影。全国首个反校园性骚扰机制在杭州西湖区出台。据悉,当地教育部门签署的这个“意见”,刚一发布就很快成为网络热点,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都纷纷评论转发。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意见”中的两个亮点:第一,它明确了需要“性骚扰”的定义,并非只有肢体上的抚摸、猥亵才算性骚扰,只要是对未满14周岁的孩子实施与性有关的骚扰行为,都属于性骚扰。如此以来,大家对性骚扰的界定有了借鉴。第二,明确了发现机制和处置措施。学校需在24小时内报案,向检察机关备案,不得瞒报、漏报、迟报或私下调解。

  还没实施,就应声名在外,足可见公众对校园性骚扰的重视和忧虑。新机制随着网络舆论的关注而广泛传播,大多数的杭州西湖区的教师、校长等教育工作者,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校园反性骚扰机制的出台,而且也对其内容也初步了解,达到了“广而告之”的宣传目的。我们相信,西湖区绝不会仅仅让这个机制停留在宣传上,还必然在新学期开学时,作为一项教育任务,真正落实下来。

  在笔者看来,落实这个反校园性骚扰的机制,不仅需要司法机关与教育部门的密切合作,不仅需要校长的监督、教师的慎独,关键点还应要落在“孩子”上。首先,现实中,小孩子对性骚扰的概念非常模糊,很多时候,会把性骚扰误认为那是“教师的关怀”。显然,不能仅仅让家长、教师明确性骚扰的界定,还需要让孩子知道,使他们能清晰地辨别,哪些行为是对自己的骚扰,而非正常的关爱。因此,让孩子知道自己遭遇了性骚扰,才是保护孩子的第一步。

  其次,当学生遭遇性骚扰后,要让他们敢于说出来。反校园性骚扰的机制中,有了强制性报告的措施,可是,如果学生不敢说出来,不告诉父母或校长,学校不了解学生受到了性骚扰,一切的努力都将白费。从这个角度看,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鼓励孩子对性骚扰说“不”,勇敢地举报来自于教师、亲属朋友或陌生人的性骚扰,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最后,校园性骚扰案件具有隐蔽性,也存在取证困难的现实困境,若没有有力、完整的证据链条,施害人不可能良心觉醒,自觉地承认。有时,或会反咬一口,说孩子栽赃陷害。从这个角度看,教师及家长应在增强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提醒孩子善于保存证据,比如录音录像、微信聊天记录、来往邮件等。而年龄稍大的学生,也可以教给他们一些实用的技能技巧,稳固证据链条。

  反对校园性骚扰,保护孩子不受侵害,当然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社会氛围。不过,我们不能仅重视家长和教师,而忽略了孩子的作用。其实,也只有孩子的积极参与,才是落实反校园性骚扰的关键所在。否则,这项工作将事半功倍,效果不佳。 (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