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挤干“走秀慰问”的“泡沫”
http://www.scol.com.cn(2018-2-23 7:58:0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立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调研了解到,各级各部门的慰问任务太多,已成为一种负担。有些慰问对象是懒汉或家里条件优裕,慰问不精准现象值得警惕。还有的走访慰问,走访慰问的干部只为了与慰问对象拍个照,刷一刷亲民形象,连多拉几句家常都不愿,成为名副其实的“走秀慰问”。(2月22日《半月谈》)

  本来是密切干群关系,解决被慰问群众困难的慰问活动,却被固化甚至异化为“送钱物+拍照”的一场“秀”。“走秀慰问”,不仅让不少参与走访慰问的干部懊恼不已,也未能从根本上发挥慰问群众的帮扶目的,必须要认真加以解决。

  不可否认,基层工作琐细繁杂,已经占用了基层干部的大多数工作时间,接连的各项慰问,进一步加重了基层干部的工作量,这也导致一些走访慰问“送钱物+拍照”的模式化,“三分钟热度”的慰问,让干群关系在摆拍的过程中流于形式,冷落和伤害了群众感情,使慰问走了样变了味。

  走访慰问群众,其实是帮扶群众、化解群众困难中的一项工作,其所要遵循的必须是深入了解走访慰问群众实际,持久全面的联系帮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走访慰问只慰不问、走秀慰问,慰问成了一年一度的“一锤子买卖”,偏离了一辈子的初衷。

  这种异化的慰问,显然缺乏量化的考评机制,或者有的地方,也仅仅把送钱物+拍照作为走访慰问的考评标准加以固定。如果这样传承下去,慰问就失去了解决问题、密切关系、推进工作、惠及群众的最终目的,演变出“接待慰问”、“人情慰问”、慰问懒汉等畸形慰问,有的甚至慰问谁的不清楚,暴露出慰问工作漏洞之大。

  慰问群众,不是干部对被慰问群众的施舍,也不是干部装点政绩的花絮,那种让被慰问群众到指定地点接受“接待慰问”、“走秀慰问”的异化,早已念歪了慰问群众的“冷暖经”。

  “走秀慰问”,对于干部个人而言是作风问题、态度问题、方法问题,而对于地方而言,则是政风问题、路径问题、措施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纠正“走秀慰问”的歪风,走秀慰问,尽早会对干群双方都会造成伤害。

  为谁慰问,怎么慰问,其实并不是很难回答的问题。有的干部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刷亲民感,“送钱物+拍个照”自然就会成为这些干部的标准流程。如果所在单位、民政等单位缺乏必要的监管,这样流于形式的慰问就会大行其道,遗祸不浅。如果真心把慰问作为密切干群关系、解决群众疾苦的桥梁,“结穷亲+帮扶”式的慰问,或者精准慰问,应是化解“走秀慰问”的一个良方。

  知冷暖才能有对策。走访慰问群众,不是走过场,而是需要全面深入了解群众疾苦、困难,需要常态化的帮扶机制,需要祛除不符合基层实际的慰问形态,既倡导慰问多样化,也要规范和保障慰问效果,这显然需要基层干部和各相关单位主动担当,立足基层和群众的需求,真正使慰问成为密切干群双方关系、解决实际困难的契机,挤出“走秀慰问”的泡沫。 (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