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培育人才莫入市场化“套路”
http://www.scol.com.cn(2018-1-18 10:15:5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储旭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西安交大一博士生被疑因压力过大而轻生的事件引发舆论媒体关注,让人们对良性的师生关系进行深入思考。事实上,我们放眼望去,师生不平等权利关系的不良反映,也绝不仅此一例,如何让师生回到正确的“传道授业”轨道上来?这已成为当下的必答之题。

  犹记得笔者上大学时,常听不少博士、硕士研究生在提到自己导师的时候,直接称其为“老板”,这个称谓令人诧异。一问才知,很多导师名下都开有一些公司,为的是让自己的研究成果“落地”,更好地保护产权,进一步融入市场。学生从事的科研学习活动也间接成为帮助导师做研发、谋效益的一种方式,甚至干得好的学生可以时不时地得到导师的“金钱”鼓励。

  从经济角度说,大学导师自开企业,让产学研用集于一身,的确是好事,既加速了研究成果的落地,又提升了定向研发的效率,也让学生的学习实践更有针对性,可谓是一举多得。但细细想来,“师生关系”异化为老板与员工的关系,总觉得有一丝怪异感。大学学习本就是一个打基础、选方向、正观念的过程,一旦学生过早地进入所谓的“课题”“项目”,甚至从中获利、尝到甜头,难免会造成人格塑造、学术认知上的偏差,很容易受到不良利益的驱使。

  而一些导师也正是看到了学生涉世不深、相对纯粹的“先天优势”,让学生以跟学的名义走入自家企业,活脱脱成为了“廉价劳动力”,毕竟在学生的认知里,大学是学习的阶段,很少谈利益、论金钱,对自身劳动力利益的保护观尚未形成。而学生从事的所谓研究,大多是同专业的师兄师姐们尚未完成,或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部分内容,缺少一个“从头开始”的琢磨、理解,难免会有“不知所云”“不通其理”的感受,甚至帮助老师做一些美其名曰“科研”,实则简单重复劳动,成全了老师,却荒废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在“项目”中越是深入,也越容易感到迷茫和无助。于是乎,像“科研抓不住重点”“学习学不到精髓”这样的思潮此起彼伏。而传统尊师重教的理念下,学生总觉得“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要听老师的话”,个别“师德缺失”的导师正是拿捏住学生的这类思想,让学生干这干那,即便学生看出问题、发现不对,又难免会为维护师生关系而选择忍气吞声,平添思想负担。长此以往,学生在这种“类市场”的环境下,荒废了太多的徜徉知识、思考人生、凝炼思维的机会,很容易产生焦虑感,甚至因为无奈无助导致浑噩度日的不良后果。

  由此可见,整治高校存在的不良市场化“套路”刻不容缓。要培养学生自我认知、事物判别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思想定力,凝聚正确的求学观念,制定好必要的成长规划,严格按照理想目标不断努力、顽强奋斗。要坚决遏制“项目等同能力”“经费视为成果”的错误思想,严肃整顿教职工干扰学生成长、破坏成才氛围的不良风气,对那些借助师生关系为自身牟利的“问题教师”要敢于曝光、敢于辞退,不论能力再强、业绩再高,只要师德不过关,就要“一片否决”。要创新思路,加大对学生的全方位保护,对学生参与的科研活动从严把关、深入论证,遴选出那些真正有益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好“课题”、好“项目”,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基础适度参与,让学生的培养成为然何人都不可觊觎的“禁地”。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