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高校思正课不能成为“鸡肋”
http://www.scol.com.cn(2017-12-14 14:34:03)  四川在线    编辑:林霜
作者:宋明月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2015年10月,北京市确立了首批13个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在这批汇集未来芯片、未来网络、大数据、智能机器人、人脑保护等未来科技的创新中心里,由中国人民大学为牵头单位的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成为其中为数不多的文科类创新中心。(中国青年报,12月14日)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这个时期的青年人大多正在高等院校读书,其价值观往往很不稳定,并极富矛盾性。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青年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运而生,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把课堂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觉地思维方式、价值标准并进而成为指导其具体行为的内在理念。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升青年学生思想境界的重要保障。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却被“边缘化”。教师上课多数照本宣科,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学生上课多数心不在焉,缺少认知度、认同感。思想课即不叫好、也不叫做,俨然成了只求学分的“鸡肋”。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信息呈裂变传播,高校不再是独立的思维空间,青年学生或多或少受到了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有的错误思想已经影响到了部分学生群体的价值判断,随之也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文化多元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相互冲击,这给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高校是人才的摇篮,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永恒主题,只要高校存在下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学校的基本政治工作之一,不可偏废。如何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各类高校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思考。

  教育为本,教师为先。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要解决专业教师的问题。一方面要提高相关专业教师的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支持其教学行为。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像马克思主义这样的理论课程,不能机械化、教条式的教学,原本马克思主义就是凭借思想上的先进性、现实性而获得话语权的,专业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完全照本宣科,既要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性认识,同时,也要增强学生对体现共产主义思想和价值的生活事实的感性认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专业类教学课程一样可以有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不拘一格的传导理念,教学应当贴近社会的客观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讲述好“中国故事”,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在润物细无声中,塑造青年学生正确的“三观”。

  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各类高校,应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不是为了获得几个学分,或者是简单完成什么任务。高等学校作为青年教育的核心阵地,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利用好学校在理论等方面的优势,做好青年正确“三观”的引领,同时,要对当前各类社会思潮进行深入分析,对当前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深刻判断,不断引导青年学生朝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行。广大青年学生应当端正自己的思想行为,自觉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思考,不断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只有思想正确了,一个人才能把所具有的能力用在正道上,才能创造出绚烂多姿的辉煌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做好青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即关乎青年人的前途和命运,更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