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我要枕着范雨素的名字入眠
http://www.scol.com.cn(2017-4-28 7:39:4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朱永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互联网,让一个在北京做“育儿嫂”的44岁女人范雨素因《我是范雨素》刷屏而一夜爆红。尽管,她的世界里存在的问题那么多、那么严峻、那么无奈。

  范雨素是湖北襄阳人。她和诗人余秀华是鄂西老乡。襄阳和南阳是邻居,说的都是河南话。多年前我邻村有许多人去襄樊(后来又叫襄阳)收购废铜废铝,一大车一大车地往长江北的废旧金属集散地长葛市大周镇拉。但是,襄阳范雨素家里很穷。她母亲在村里当了四十年村干部,一家人依然靠吃红薯活着。

  范雨素的母亲很伟大。我们也都有一个伟大的母亲。母亲伟大了,她的子女才会顽强地活着。范母无比包容自己的五个孩子。大哥哥无论怎么折腾,小哥哥无论多么堕落,大姐姐无论怎么治病,小姐姐无论怎么不太费心,自己无论怎么狼狈回家,范母都是用“不怕”来安慰来鼓励来遮挡来担当。母亲撑起了一片蓝天。

  张慧瑜每周在北京皮村的工友之家义务授文学课,范雨素是他班上的学生。他认为,《我是范雨素》这篇文章不长,却描述了从50年代到当下,从母亲到范雨素,再到她的女儿,三代女人的坎坷、流离的命运,内容非常丰富,有史诗的味道。

  《我是范雨素》的动人之处就在于简笔画里的素描,同样惊心动魄。她为失学的女儿到旧书市场论斤买了半吨书,三个失学的大女孩看护一个小女生,一家人租住在皮村下野总统家里的“幸福”,她看见男雇主的如夫人如何丧失尊严伏地求食,她愤怒于老母亲的上访维权……范雨素用自己的方式娓娓道来,收获了雷鸣般的点赞。

  可是,有人居然说她写的文章文学味不够,高中生水平,文本简陋等。这才真是自扇耳光的评价。自古以来文无定法,只要范雨素的倾诉我们喜欢听,那就是美文。今后只要有时间有精力有可能,她尽管写下去,倾诉下去。讲故事嘛,经历了那么多,怕啥?只要是自己的所思所想,就永远有价值在。何况,范雨素说她并不靠写作赚钱养家呢?

  据连清川在《攻伐范雨素,是因为你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灵魂干净的人》中介绍,已经被中国读者忘记了的作家哈金,在美国成名之前,苦苦挣扎了十几年,常常连吃饭也都成了问题。他的作品《等待》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之后,他立即获得了波士顿大学终身教职,成为了美国上流人士。没人去追问他刷盘子的历程,或者他的中国身份。他就是成功了。会有人质疑他的写作(因为据说他使用的英语单词十分简单且有限),但是他成功了,用他的写作。

  相比之下,连清川认为,范雨素怎么样呢?这是她自己的性格和命运所决定的。我们应当感到快乐,因为在这个国家如此畸形的文艺体制中,在现在这个时刻,竟然长出了一朵如此美丽的文字之花。她继续成长为伟大,那是我们的幸运;她堕落成为名利之徒,我们也不过又一次伤仲永了而已。

  是的,我们只看到了范雨素不卑不亢的文字,看到她活命之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另一种抵抗。她对那些吃苦的人说,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读够太多的小说。她甚至可以说,他们还不会坐下来记录生活。我们看到的范雨素是光鲜的,干净的,她的灵魂比一些人高贵一个百倍。当成为网红,她逃了,她说自己有社交恐惧症,她真的逃到了深山古庙里。或许,她写的东西还很少,她一时不知所措,但是,请让我们尊重她,不再打扰她,让她一如既往的生活,也好好等她捧出新的生活记录,让我们分享。

  我想说的是,范雨素手里的生活并没有透出十足的美感。她在饭店做服务员,她在街头摆地摊,她去做小时工,她怀里抱着婴儿做“育儿嫂”,辛苦的活计里,该有着怎样密密麻麻的熬煎?对于会思想的人来说,这种熬煎和内心的敏感相遇之后会有怎样的核聚变?一张桌子旁吃饭,自己吃的是素菜,用的是一次性筷子,而别人吃肉菜、用好筷子,你试着能够忍受吗?老母亲在老家维权被人拽成脱臼,你却无能为力站出来保护,你也能够忍受吗?孩子大了,却不能接受义务教育,你还能忍受吗?

  就像看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画面固然养眼,但是,水面下是什么世界?植被下又是什么世界?枯枝败叶你没发现吗?水中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污浊你看到了吗?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你能忽略不计吗?坐在飞机上,或者站在山巅,远远望去,啊,确实美丽无比。但是,对不起,这不能吃也不能喝。我们还要坐下来,生火做饭,端起碗,一口一口吃,吃个红薯也能存活一天。

  范雨素带给我们的就是一幅画。因为美丽,因为共鸣,因为赏心悦目,我们忍不住点赞。《我是范雨素》,都能一气读完。她的8平米住房,厚厚的玻璃,冬日暖暖的阳光,让觉得这就是幸福,这就是天堂。这在如今盛世如花的时代,是不是黑色幽默呢?我的想象力并不丰富,但是我还是想起了捷克作家伏契克的《二六七号牢房》,“走过去是七步,走回来也是七步”,多么相似的情景啊!

  也许画者无心,但是赏者有意。透过范雨素的世界,我们应该洞悉到什么?应该发现其中的价值在哪里?难道不是吗?土地问题,两万多元一亩地的补偿价,是哪个年月的标准呢?这点钱能够养活一个人吗?没了土地,农民还怎么活命呢?教育问题,你一个教育部弄个学籍,就把黑户孩子上学的门关上了,难道这不是一种罪恶吗?当前社会问题丛生,难道我们不需要在范雨素的世界里找答案吗?

  范雨素是渺小的,你我都一样。她向我们走来,凝视她,审视她,不需要用刁钻的视角,不需要多么高大上的认识,也不需要一本正经的文牍,只需要平常心看待,读读一楼一楼的跟帖评论就能找到答案。譬如我自己,4月26日一大早读了《我是范雨素》,就觉得这是一朵盛开的鲜花,芳香扑鼻。我对作者不卑不亢地叙述苦难、叙述愤怒、叙述无奈,感到惊喜。这是一种多么自如的表达啊。所以,当看到有人对其写作水平提出质疑时,我就感到恶心了,什么没意思嘛,没水平会刷屏啊,你有水平咋没见你刷屏呢!

  是的,“中国从来不缺那些用或朴素或华丽的文字书写一个离奇故事的作家,中国最缺的,恰恰是用干净的灵魂吞吐文字的人。” 连清川的这句话足以打肿许多自以为是的作家的脸。“人的生命品格不一样,灵魂温度不一样,世界触感不一样。”我们正是看见了范雨素身上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才把激动地目光投向她。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