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课外辅导热背后的“冷思考”
http://www.scol.com.cn(2017-3-8 8:01:1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和法堡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课外辅导班火爆,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热议的现象之一。课外辅导究竟是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还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给孩子增加负担?应该如何看待和正确引导课外辅导热?代表委员们给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3月7日《北京晨报》)

  不可否认,遵循教育规律的课外辅导,可以满足不同孩子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可是,课外辅导班在利益驱动下过于泛滥,催生了火爆的市场,就不能不令人“另眼相看”了:虽说这可以算是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但已涉嫌“劣币驱逐良币”。

  不能不令人深感惊诧的是,据权威报告称,我国2016年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约700万至850万人。我国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约占全体在校学生总数的36.7%,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更是高达70%。由此看来,课外辅导热还真是欲罢不能。

  其实,为了给学生减负,教育部曾三令五申严禁中小学校进行补课。我不明白,明明有“禁补令”摆在那里,但课外辅导班为什么还会呈火爆之势、以至已成为孩子们课余时间的“标配”? 究其原因,无外乎有这么几条:一是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比较匮乏,使得各种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大量涌现;二是“唯分数论英雄”的固态观念,使得一些学校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三是与家长被“起跑线”吓怕了、不得不盲目跟风也大有关系……

  也正因为如此,“禁补令”才会变成“纸老虎”的。无疑,这不仅是增加孩子学业负担和经济负担的问题,而且背后可能还暗藏令人所不齿的猫腻。曾有学生这样透露:“学校和培训机构就是一家的,上课老师也均为本校的教师”……果真这样的话,学校与培训机构之间岂不存在一种利益共享的“同盟关系”?也难怪近年来五花八门的辅导班、补习班、培训班堂而皇之地遍地开花,原来是有原因的。

  由此看来,单靠一纸“禁补令”是无法达到减负目的。所以,要想给课外辅导热降降“虚火”,真正还孩子们一个轻松而又健康的学习环境,不在于“禁令”有多响亮,而在于“禁令”是否真正得到落实,尤其是否让那些不守教育游戏规则的人付出高昂的违规成本,更要警惕“利益共享”下的“借壳补课”。否则,再严的“禁令”依旧于事无补。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