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年度考核”关键在“评”不在“报”
http://www.scol.com.cn(2017-1-6 7:56:0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何竹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时值岁末,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每一位职员都面临着,一年一度的“年度考核”,其考核结果都要郑重其事地装入档案。个人的考核结果一般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种,实际就是按“优、良、中、差”将每个人的工作业绩进行划分。一般说来,“不合格”是没有名额的;而“优秀”是给了名额的,反正要按名额在本单位的人员中“评”出那几名“优秀”者来。

  这样的评选其实很合理,因为“优秀”与否本身就是相对的。那么该怎样“评”呢?其实一点都不难操作,因为每个单位都要对员工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考评”(其中的“德”是通过民意产生的),只要将“综合考评”和员工的个人述职结合起来,用量化的方式排出名次,再根据“优秀”的名额进行从高到低的“对号入座”,既“评”到了真正“优秀”的人才,又让没评上的无话可说!

  但是,在好多单位都不是这样操作的。在“年度考核”时,都要求在“述职报告”的结尾“自报格次”(优秀、合格等)。这份报告交到“职评组”后,除了有严重违纪而“不合格”的之外,首先找出哪些人自报了“优秀”,再看看自报“优秀”的数量与上级给予的“名额”是否相符,一般来说,都是“有多无少”的,这样,领导也不去考虑什么“德、能、勤、绩”,而是将自报“优秀”者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进行“差额选举”,最终“评”出“优秀”名额来。

  国人多以“谦虚”为“美德”,况且很多时候是“当局者迷”,在“自报”时,有些同志不好意思报“优秀”,也确实觉得自己的工作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差距,就报个“合格”算了,殊不知这一下笔,就决定“优秀”永远与你无缘。而有些自报“优秀”的,或是出于“晋级”要用,或是自己觉得工作很好,反正都是自个儿的意愿,报了“优秀”,就意味着有可能“优秀”了;没报“优秀”,就肯定不“优秀”。有的领导还对那些自己不报“优秀”的人大言不惭地说:“你自己都不承认自己‘优秀’,怎么能评‘优秀’?”“自己不承认自己‘优秀’就不‘优秀’”,不知这是哪门子逻辑!

  其实,每个年度之初,领导们都煞费苦心“研究”一套“完善”的“考评细则”,然后煞有介事地“讨论”、“通过”、“执行”……这些东西从表面上看是为了把工作搞好,也的确能“考评”出谁“优”谁“劣”。但在“年度考核”时,领导却全然不顾这些了,有时还说只以“考评”论“优劣”本身存在“不合理”。这,岂不是自己给自己抽耳光!

  很显然,这种“自报”式的“评优”模式“弊”大于“利”。首先是使员工淡化竞争意识。不管干得好不好,只要能“合格”就成了,说不定投一下机,取一下巧,还能弄几次“优秀”,从而得到相当的“实惠”,何必去“只争朝夕”?其次是使单位失去凝聚力。员工的竞争意识淡化了,一个单位就不会有勃勃的生机,“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思想会愈来愈重,主动参加公益事情的人会随之减少。员工的集体意识淡化了,集体的凝聚力也就大大削弱。

  当然,在述职时“自报格次”是应该而且必须的,但以“自报”作定论肯定不科学,难免让人感觉到是不是领导干部为自己的不尽职推卸责任,或者是有意为某些不太光彩的勾当开启方便之门了。不管站在怎样的角度,“评优”的目的都应该是鼓励先进,激励后进,促使团体的进步,否则,这“评优”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年度考核”也好,表彰奖励也罢,作为单位、部门,都应当关键抓“评”,而不应主要看“报”。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