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社会才是培养“男子汉”的好课堂
http://www.scol.com.cn(2016-12-15 8:11:4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侯雯雯
作者:刘天放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上海静安区闸北第三中心小学推出全国首本男生性别教材,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男孩危机”也由此再成热门话题。日前,该教材主编,上海闸北第三中心小学校长尤睿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教材并非旨在破解“男孩危机”,而是希望学校能通过教材设计,更多关注男生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些要素。尤睿透露,目前,上海静安区多所学校都在使用该教材。对此,当地教育部门表示支持探索。(12月14日中新网)

  如果是辅助性读物,让男孩或是家长在业余时间参考一下,这种书还算有点价值,但要是拿到课堂上中讲授,就很值得商榷了。如今,的确有一些男孩缺了点阳刚之气,然而,仅靠几本教材给男孩“加钢”,恐怕没多少效果。试问:何谓“男子汉”?何谓“阳刚之气”?想必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既然如此,就别急着编教材然后拿到课堂去说教。

  报道中称,编写者的目的是为破“男孩危机”,旨在培养“男子汉”,且多所学校使用了《小小男子汉》教材。那么再问:什么是“男孩危机”?男孩到底哪儿危机了?看到几个娘娘腔,就认为是男孩危机了吗?“野蛮其体魄”就一定是男子汉吗?男子汉,到底是外在,还是内心?抑或是两者兼具?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不好衡量。

  男女都趋向多样化的性格模式,也没有什么不好的。男孩缺乏阳刚之气理应受重视,但如果把它放大,就有些危言耸听了。而让这样的教材进课堂,就占用了其他教育资源,如此做法很不恰当,有纸上谈兵之嫌。如果开设“男孩班”,那么女孩上哪儿去?男孩的阳刚,不仅是外在的威猛,还应具备爱心、善心、责任等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报道中还称设立“父子课堂”,并希望男孩能从其父亲身上更多地了解“什么是男子汉”,这听起来更有离谱。父亲的身上都有“阳刚之气”吗?遇上没有的怎么办?

  所以,编写如何当男子汉的教材,还不如转变教育观念。如今的教育理念就很成问题,都是让孩子们如何“听话”,在家长、老师、社会等的重压下,孩子都成了“乖孩子”。而在家中又往往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家庭教育中的溺爱严重,使过度放纵,又成了难管的“小霸王”。而孩子在课外活动乃至体育运动上也普遍缺乏。即便在学校,春游或稍微剧烈一点的活动都给取消了,这样的培养环境,让孩子们如何阳刚?因此,男孩变阳刚不能仅靠教材来解决,还是要依靠教育观念的转变,即改善教育环境才是根本。

  鼓励创新式教育,但也一定遵循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古今中外,有哪些“男子汉”是靠教材在教室里培养出来的?据说这个教材是因为在应试教育等众多因素影响下推出的,目的是关注男孩的健康。关注男孩的健康没错,但为什么是“男生”?在应试教育下,女生的健康不也一样值得关注?

  由此可见,靠几本教材就想让男孩变阳刚不现实。强化性别教育,提升孩子的性别意识,仅仅依靠一本性别教育教材显然远远不够,甚至有些浪费时间。在孩子的成长上搞“噱头”、玩概念,恐怕只能是徒劳之举。而社会大舞台才是培养男子汉的最佳场所,那里的空间更大、更广阔、更实际,里面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就是生动的“教材”。人类社会本就是一个男女共处的社会,只有男女相互依存,才能更好地延续。从这个意义上讲,性别教育大可不必刻意地男女有别,甚至编写教材进入课堂,让男孩有什么阳刚之气。由此,社会大课堂才是培养“男子汉”的地方,靠几本教材培养“男子汉”,就算是有益补充的话,也别太为过。(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