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体测猝死应惊醒锻炼常态化
http://www.scol.com.cn(2016-11-29 8:56:2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张全林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1月19日,武汉大学一名大四学生在进行体质测试过程中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离世。这是国内最新一起学生参加体质测试时发生的悲剧。事情发生后,结合近几年时常发生的学生体测猝死事件,围绕学生体质测试的安全保障、意外防范的问题再次引发诸多讨论。(11月28日《中国青年报》)

  学校只要发生学生意外伤害甚至是死亡的事件,无论真正的责任在谁,学校都是第一责任方,这似乎已经成为惯例。在目前绝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学校通常以超出责任范围的力度去补偿家庭,这无论从责任的视角看,还是用道义的价值标准衡量,都可看作应尽义务。

  有的学校为避免节外生枝,竟然让学生在体质测试前签免责协议,可见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心态。而实际上,“生死状”并不会产生什么积极效果。一则,如果学生真因为不适当的体质测试出现什么危险,校方并不能够因一纸协议在而免责,因为“生死状”并不具备法律效力。二则,签下“生死状”也无助于学生的体质提升,因为“代测”在大学已经成为一项靠身体挣零花钱的产业,体质不达标的学生也能够通过购买替身而达标。

  国家教育部门在高校推行体测的本意,是为了让学校重视体育课、让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让体测走了样。种种奇葩现象的背后,真正应该思考的恐怕不是体测的存废,也不是出了危险如何赔偿,而是怎样把体育锻炼做实。

  学校体育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的使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和学生是否能够毕业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激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手段。

  《标准》采用的是个体评价标准,针对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设置了专门的测评项目,有些项目还具有简便易行,锻炼身体实效性较强等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或个体差异,并通过测评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锻炼改善体质健康状况,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但在实践中,许多学校因为怕发生安全事故,而取消了跳箱、单双杠等“高危”体育项目教学,并撤掉了相应的体育器械。同时,体育教学方法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也存在问题,部分学校存在体育教学模式僵硬、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现象。如很多学校强迫学生参加跑圈等枯燥的体育活动,学生不感兴趣,被动参加,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和逆反心理;有些学校放弃了篮球、体操和武术等教学项目,体育课上只设置达标项目,走进了体育教学的误区,严重挫伤了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没有体育训练的环境,没有健康的引导,没有对体育的热爱,就不可能提升学生的体质。正如一位学生所言,安排体测是国家规定,学校确实必须执行,但学校不应该只是为了拿到数据,而应该是真正督促大家爱惜身体和加强锻炼。

  学校的着眼点应该是完善学校体育设施设置,保证学生有地方、有器械进行体育锻炼。作为教育部门还应多管齐下,比如在学生参与的体育竞赛中引入一些趣味性项目,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锻炼。

  体育运动难免有一定风险,对于进行体育锻炼带来的偶发损伤,要正确对待。一方面不能因噎废食,把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运动项目封杀;另一方面要做好各种防范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对无法规避的运动损伤,不但不能追究教师的责任,还要旗帜鲜明地予以支持,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正常体育教学,实现学生体育锻炼的常态化。

  看看今天“跑腿经济”在大学校园的热络,就知道学子们宅成什么样了,“体测猝死”也就有答案了,是否需要锻炼便不言而喻。一旦学生确立了健康第一的观念,体育锻炼成为自觉行动,自然不会再有涉及“体测意外猝死”之类的悲催争论了。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