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中学名教师成硕士导师让人才培养更“接地气”
http://www.scol.com.cn(2016-11-22 8:23:4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王军荣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11月18日,德清县第一中学周忠芬等4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多了一重身份,他们加入杭州师范大学与德清一中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成为杭师大的研究生导师。据悉,德清一中是杭师大在省内选定的第四所建立教育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的重点中学。(11月21日《浙江日报》)

  中学名教师成硕士导师不是首次见到。今年5月份,厦门一中12名语文老师被集美大学正式聘为硕士导师。12名硕士导师都具有相当于副教授的副高职称。据介绍,这些中学硕士生导师每人都要带一两名研究生,利用周末为他们上《语文教材研究》、《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等专业课,此外,还要配合专职导师,参与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开题、撰写、答辩工作。此前29名中学教师被广州大学聘请为教育学研究生导师;九江一中的9位教师受聘为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合作导师……

  中学名教师成硕士导师,一方面是因为根据国务院学位办规定,专业硕士一定要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培养;另一方面是因为教育硕士的就业方向一般是到中小学任教,因此,要培养理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研究生人才,就要让他们多到课堂上学习教学经验,多研究教材,多与学生接触。这是研究生培养“接地气”的表现。当然,对于中学来说,也是件好事,毕竟研究生所带来最新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反过来可以指导中学老师。

  聘任中学教师担任“硕导”,其最大的价值意义在于,可以有效扭转传统教育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状况,形成高教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对流”,从而培养出适合现代教育的优秀中学师资。其核心理念就是“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

  在当前,一方面各个企业各单位极度需要大批优秀适用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报怨就业难,在经济新常态下,人才发展的“结构性”短缺问题依然突出。因此,许多有识人士认为,大学不仅要培育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理想,更要在专业设置上“接地气”,在人才培养上“适销对路”,符合企业、市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中学名教师成硕士导师,恰恰是人才培养“接地气”的具体体现。

  人才与岗位就如同苗木与泥土,在合适的土壤中扎根才能更好的开花结果,因崦要让人才培养更“接地气”,为各行业培育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这不仅有利于人才本身的成长,而对于行业的发展更是是大有裨益。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接轨也越发被重视。这是未来人才培养发展方向,更是当前需要扎实推进人才培养的立足点。

  人才“接地气”,首先人才培养要“接地气”,这需要全社会达成共识。(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