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改地名要考虑综合“含金量”
http://www.scol.com.cn(2016-8-4 9:22:2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周帆
作者:徐大发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因为在征集新地名的通告中附上了暂时拟定的地名“定军山市”,这些日子陕西勉县吸引了不少关注。有人就提议,算一下因为改地名而增加的开支。当然,勉县的地名更改,源于撤县设市的契机,即便沿袭原地名,行政区划的调整带来的支出也难以避免。但对于那些有意更名的地方来说,改地名的成本账,值得好好算一算。(8月3日《人民日报》)  

  改地名有的是受行政区域划分的需要,有的是为了提升本地的知名度美誉度而设,对改地名的期望值很大,但不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有的甚至与改名的初衷效果背道而驰。从现实情形来看,有的改地名后确实获得了可观的效果,有的却带有一些不良的“后遗症”。

  改地名首当其冲的是给的地方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从法律上说,该地名改后原有成为某辖区的政府部门印章已经无效,必须启用新的印章。章、印、牌,还有工商行政登记、地名标识、地图标注……很多东西都要跟着改,这些都无疑会付出很大的成本。

  其次是改地名后,许多百姓并不习惯,有的还会与一些地名混淆不清,造成很大的不便。此外还会带来许多“连锁反应”,比如居民身份证与户口本、银行开户信息等许多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都要更换,平添了很多麻烦。这些都是隐形“成本”,不得不考虑。

  有些好的地名本来就含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改后反而不如以前的地名,其实是一种软实力无形价值的损失。特别是一些带有物质文化遗产烙印性质的地名,轻易改掉了就很可惜的。因此地名之变应该纵观历史的变化综合权衡利弊得失,充分推敲而定。

  其实地名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符号而已,试图借助地名的知名度带来收益上的提升,这种构想可以理解。但把改地名看成提升知名度和经济收入的制胜法宝就大错特错。要提升一个地方的知名度、推动经济发展,除了依靠本地的自然人文资源魅力外,还应思考怎样保持这种魅力的可持续性发展。改名有风险,操作要谨慎。

  许多地名之变几乎都是源于行政划分之变,大多是源于官方的决策。此风自古亦然,触摸历史地名,许多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需要倍加珍惜,不能轻易改之。在古代,改地名大多由地域占领者所为,是一者王者文化甚至山寨文化的渗透,百姓无权发声。在如今,百姓是“主人”,应该拥有改名发言权。再说,一个决策一个地名的改变,多听听群众意见没有错。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历来是我当以来的工作法宝,当前声势浩大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正好可以帮助一个地方的改名取舍定夺。

  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的,群众的民意是要遵循的,一个地方的地名之改就不妨多听听群众意见。要不要改名,改什么名,改名的意义在那里……这些不妨都向群众广而告之,问计于民,让其参与大讨论多献金点子。也可悬赏征地名,或出台几个地名供群众投票选择。这样做,不但能把改名成本控制到最小,也能取得改名内外的最好效应。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