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重建之样本,开国家之先河

http://www.scol.com.cn(2016-7-23 13:42:4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吴海霞
作者:吴海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在7月21日召开的四川省“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上,国务院重建指导协调小组组长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何立峰何立峰认为: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新路为继续深入研究把握灾后恢复重建的内在规律,在国家层面研究出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性政策法规提供了一份可资借鉴的成功样本。(7月22日《四川样本》)

  样本,本身就是对示范意义的认可,而“国家样本”则让芦山重建获得更高的肯定。可以说,芦山重建回答的是一个“国家课题”,迎接的是一场“创新赶考”,而历经三年实践,芦山围绕重建机制探索了新路,书写了“创重建之样本,开国家之先河”的精彩答卷。

  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家需要重建机制的创新,一个饱受磨难的民族需要科学应对的探索。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实现党委、政府决策水平科学化、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深化改革的应有之义,而进一步丰富并完善我国灾后恢复重建的对策体系,更加从容有效地应对每一场不期而至的自然灾害,是一场提高国家能力治理现代化的“大考”。

  国家出“考题”,芦山作“答卷”。在此背景下,芦山震后“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应运而生。可以说,灾后重建承载着“国家实验”的战略意义,“国家实验”寄予着芦山重建的创新使命。实践证明:这条贯穿着科学重建理念的新路,不仅让芦山灾区焕然新生,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担负起特殊的国家使命——探索建立一套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新体制新机制,形成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灾后重建体系,为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贡献四川力量。

  “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将中央、地方、灾区群众三者纳入一体,协调良性互动,好似五指收拢成拳,凝聚起上与下、政府与民众的强大合力。中央统筹指导,极大提升了灾后恢复重建的战略定力和创新动力;地方作为主体,极大提高了地方党委政府应对灾难的治理能力和发展能力;灾区群众广泛参与,极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共建共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三者展现出了巨大的政治优势、体制优势、机制优势、政策优势,这个开创性的“国家试验”落在芦山肩上,而芦山重建的机制探索也因此镌刻了“开创性”。

  的确,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探索出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灾后恢复重建创新,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灾害多发国家科学高效、有序推进恢复重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重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由中央直接安排部署转向地方负责制的重大转变与创新。这条新路子,中央统筹指导是首要前提,地方作为主体是突破重点,群众广泛参与是坚实基础。三者环环相扣,体现了全局与局部、总揽与执行、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协调互动、充分发挥各自积极作用的良性关系。实践证明:芦山模式解决了灾后重建的基本规律、建设时序、动力来源、根本保障等关键问题,为我国重特大自然灾害灾区重建创造了“样板”。

  人类社会总是在同自然灾害作斗争中不断发展进步的。芦山重建用机制创新、科学理念、统筹谋划破解难题,实现涅槃重生的转变,为我国应对自然灾害、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提供了可遵循、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是留给中国乃至世界灾后重建的宝贵经验“财富”。(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