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重建饱含满满的创新精神

http://www.scol.com.cn(2016-7-23 13:41:4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向旭平
作者:向旭平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7月21日上午,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成都召开“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结表彰大会,这标志着历时三年的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已经基本完成 。

  芦山地震是继“5.12”汶川地震后,发生在四川的又一次强震。地震后,面对满目疮痍的灾区,最紧迫的任务是灾后重建。但是,如何进行重建却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道考题,答好这道考题,不仅对芦山重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来对于指导其他地区开展灾后重建更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探索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这样的思路本身就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探索治国理政新思路中的创新精神。

  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和砥砺前行,芦山地震灾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幢幢崭新的民居拔地而起,一条条宽畅的道路贯穿城乡,工业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园、生态文化旅游区……如雨后春笋般在灾区破土成长。今天的芦山,用涅槃重生、欲火重生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

  之所以芦山灾后重建能够取得如此令人振奋的成就,首先得益于中央创造性提出的“中央统筹、地方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模式,这种模式厘清了中央、地方和群众三者的的职责,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重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得益于作为主体的四川省委、省政府,中央提出了芦山灾后重建的思路和路径,但是,这样的路径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就需要地方要有创新的精神和勇气,而芦山灾后重建实践证明,四川具有这样的精神和智慧。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有专家曾预测地球已进入地震活跃期。不论专家的预测正确与否,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是不会停止。因此,探索地震灾后重建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今天,芦山灾后重建三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已经圆满实现,回首芦山灾后重建,不难发现芦山重建的成果不仅体现在灾区所取得的实物成效中,更体现在芦山灾后重建的模式探索中,面对中央提出的重建课题,四川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而这份答卷的背后则饱含着满满的创新精神。(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