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请将“最后一课”的真实挪到开学第一课
http://www.scol.com.cn(2016-6-23 8:55:4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薛家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校领导讲话、拨穗儿、毕业合影……又到一年毕业季,近期,各高校的毕业典礼如约而至。毕业典礼上,校长给毕业生们上的“最后一课”备受关注,这其中,不乏“潮人潮语”,被许多同学大赞“接地气”。(6月22日 中国新闻网)  

  每到毕业季,校长的毕业演讲几乎都是各高校的保留节目。校长们或是化身段子手风趣幽默,或是煲出心灵鸡汤发人深思,或是追忆往昔呼唤共同记忆,或是擘画美好前景与同学共勉……而这一切,与离别的伤感、对未来的期待,交织在一起,定格为永恒的记忆。  

  校长的“最后一课”之所以被铭记,首先缘于真实。在毕业演讲中,很少有官话套话,有的只是师长对同学的真情告白。比如,华科大校长“根叔”告诫同学,“告别游戏人生的态度”,“告别浑浑噩噩,告别人云亦云”。北航校长从“装空调”说起,畅谈师生共治。这样的实情、实景、实话,让同学感觉亲切。其次,“接地气”的语言和表述形式,也让“最后一课”熠熠生辉。  

  物以稀为贵。校长在“最后一课”中展现的“真实”、“接地气”的语言,被格外关注,也是因为现实中少见。试想,假若校长们每次与同学见面,都保持幽默随和,“最后一课”能那么特别么?现实中,校长远没有“最后一课”表现的那样随和、亲切。他们讲起话来四平八稳、滴水不漏。或疲于案牍劳形,或忙于应酬交流,与同学接触少之又少。甚至对很多同学来说,校长的“最后一课”,也是他们接触校长的“第一课”。  

  校长在“最后一课”打破束缚,展现真是的自我,已付出很大努力。要知道,对一个学富五车的师者来说,拍一部微电影,颠覆形象不说,仅仅是时间成本,就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平时不苟言笑,在毕业典礼上却化身潮人、金句不断,背后要突破多大的心理障碍、语言障碍。因此,校长在“最后一课”上的努力,值得肯定。事实上,同学们也以自己的掌声和泪水,表达了肯定。  

  但我想说的是,真诚和接地气,不应只在“最后一课”展现。想象一下,假若开学典礼,同学们受到这样的洗礼,会以怎样的心态、斗志,度过大学四年;假若在日常,受到这样的鼓励,同学的大学生涯会不会更多姿?会不会在挥别校园时,学生多一份从容师长少了一点担心?我们需要“最后一课”的鸡汤,更需要常态时刻的营养。请将“最后一课”的真实,挪到开学第一课,挪到日常教学中。而这,也是师生间最真实的告别。(作者系四川在线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