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跪,是对民俗唱衰的挽歌

http://www.scol.com.cn(2016-5-14 8:02:45)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周帆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周璨
作者:周璨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曾担任过《二次曝光》《万物生长》的制片人方励,在某直播平台隔空喊话,并通过下跪、磕头的形式,恳求院线经理在接下来的周末为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增加排片。面对镜头,方励面容消沉,他表示“这部电影是中国人的电影,讲得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二百多人的志愿团队干了八个多月,却只有百分之一的排片。” (5月13日人民网)

  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是讲述了在社会变革、民心浮躁的年代里,新老两代唢呐艺人为了信念的坚守所产生的真挚的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在剧中,老艺人吹唢呐的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对中国传统民俗的回忆与记叙,让不少观众在观赏影片后感动落泪。然而就是这么一部向民俗致敬的精心之作,至今为止,累计票房仅有364万,豆瓣评分高达8.4的佳作首日排片仅2%。

  笔者不禁想问,观众都去哪了?记叙民俗的电影受冷落,那一部部商业电影却“混得”风生水起。传统民间技艺很少被人提起,但那些都市丽人的“纸醉金迷”却很容易成为观众的饭后谈资。面对这么“尴尬”的现实,我们可以自我反思,商业电影中的“你侬我侬”、男女主角的时尚温馨、植入式广告的“嚣张跋扈”,难道真的可以让作为观众的我们从中受益,而不是作为打发时间的消遣而一笑而过吗?我们或许对“文化”有类似“无聊”的刻板印象,但民俗精髓的传承难道就不能做到让观众感同身受吗?如果连一次民俗“说话”的机会都剥夺,院线放影片只为经济效益,那又如何能推动中国民俗的继承与发展呢?

  记叙民俗文化的影片似乎不可避免的面临着类似困境,如,豆瓣评分有7.7的《黑骏马》,带我们进入蒙古的草原,让观众了解到非常质朴、典型的蒙古民族民俗文化;吴天明导演另一部作品——《变脸》,向观众展示了一位江湖艺人的变脸绝活,不仅有接近失传的好手艺,还有一些故步自封的坏传统。该影片用温情感染了观众,而且也让大多数人第一次见到变脸的魅力。但无奈的是,这些电影无一不在票房上低于同时期的商业电影。同样是作为闲暇时娱乐的消遣,我们何不尝试着用一种虔诚的心态去向传统民俗致敬?作为院线经理,若只看到一部电影眼前的丰厚利润,不图这种题材的长远发展,又怎能真正意义上推动民族特色的电影业发展?

  制片人方励对院线经理的一跪是对民俗唱衰的挽歌,我们的社会既需要商业电影中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对生活的不断追求,更需要一些像《百鸟朝凤》的影片唤起我们对民俗文化的记忆与传承。没有民俗元素的电影想走出国门很难,“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佐证了这一道理,院线上映电影既要考虑商业利润的需要,也不要忘了对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看电影,是一种可以从中吸取知识、经验的一种消遣,我们何不给民俗一条大道,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让民俗的电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