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从书籍演变史中聆听电子书“宣言”
http://www.scol.com.cn(2016-4-20 8:00:1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郭雪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18日在京公布了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较2014年上升了5.9个百分点。(4月19日 《人民日报》)

  再有4天就是我们书籍大家庭的盛大节日——第21个世界读书日。我很开心,各地又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我们也将成为更多人进步的“阶梯”;另一方面,又很惶恐,正如上述新闻中,数据再次为我和“前辈”纸质书搭了一个台子进行比较,我倍感压力山大。

  自我出生那天起,关于“电子书能否取代纸质书”的讨论就拉开了大幕,其实,关于“取代”的话题在我们书籍演变史上有许多次。在殷代和西周早期,主要形式是甲骨刻辞,青铜铭文,石鼓文字等;后来,在殷代和西周早期,出现了刻在竹木简上的书和写在丝织物上的书;再后来,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推动了书籍制作材料的伟大变革;之后,出现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中国书史进入新时代。

  诚然,每一次“取代”都是一次“痛的进步”,新生事物渐渐被人们所接受,旧事物走进博物馆。在数字时代,我的兄弟姐妹都在各自领域与传统的形式上演着新的“取代”,电子支付与传统支付,电子购物与逛街购物等等,这些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一伟大时代的产物。

  我们虽然还有一些Bug,比如电子支付的安全性,电子购物的质量保障等等,而对于我本身,很多不喜欢我的人声称“读起来没有感觉,没有书卷气,而且鱼龙混杂”。对于这些Bug,我们还会继续改进,在储存介质上多花心思,在营造氛围上多借鉴纸质书的优势,在监管上下功夫,从而满足更多人的品味,让人健康而快乐地阅读。

  对于我的“前辈”纸质书,我首先要表示感激之情,因为从您的身上汲取了丰富的内涵,从而成为“学富五车”的“百事通”。可以说,我的精神内核源于您。但通过一项项调查研究发现,现在一部分人之所以仍会选择纸质书,更多的是“概念上”的推崇和“感情上”的不舍,是为了追求形式主义的快感。在内容上、在传播形式和储存方式上,我有自信扛起书籍大家庭的“大旗”,请您放心,我会把“为读者带来更多实用性的知识”作为奋斗目标,用“互联网+”的理念打开人们思维的大门。

  “静听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亲爱的读者,也请你们悠然地站在历史长河之畔,看我是如何完成“痛的进步”。(作者系四川在线特约网评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