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怕形象“抹黑”,就不怕尘肺病肆虐?
http://www.scol.com.cn(2016-4-9 7:15:0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徐甫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西照川镇是尘肺病高发区,截至今年1月20日,全镇共有109人被确诊为尘肺病,24人疑似患有尘肺病,且确诊人数短期内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更让人忧虑的是,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经常组织医疗专家到农民工尘肺病群发地进行义诊,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当地政府怕被“抹黑”。(4月8日新华网)

  一个2万余人的小镇,即有尘肺病人144人之多,实在让人震惊。而这仅仅是当地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并不包括去外地鉴定以及未经鉴定的患者。此前有媒体报道,仅该镇石佛寺社区麻庄河村,一个900人的村庄,尘肺病人就多达100余人。若此数据被证实,全镇的确诊人数显然将超过当地公布的上述数字。

  不容讳言,尘肺病的高发与当地90年代以来大力开发矿业有关:山阳县矿产资源丰富,仅现查明的就有铜、铁、金、银、铅、锌、钒等达49种之多,近年来钒矿业更是迅速崛起,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而西照川镇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群众生活水平低,故村民到矿区打工者众。应该说,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靠山吃山”,无疑是让群众尽快富起来的一条捷径,但也就此埋下了尘肺病肆虐的隐患。

  村民们日复一日在粉尘包围的矿井下劳作,鼓了钱包,却毁了健康。或许,这是当时迫于解决温饱的无奈,也是低水平发展模式的“后遗症”之一。因而,眼下再来争议当地矿业开发的是是非非已无意义。更重要的是,在当地尘肺病“横行”已成事实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救助到位、不漏一人,才是当务之急。事实上,由中国煤矿尘肺病防治基金会主导的公益救助活动正在当地深入,并取得了不错的预期效果。

  然而,本来就趋于艰难的公益救助,却似乎一度得不到当地的配合,据说是怕给当地形象“抹黑”。而正是当地有意无意间的“不合拍”,让相关基金会的多次排查及救助效果不佳,甚至可以说无功而返。而这次之所以能对部分患者施行肺灌洗治疗,据说还得益于国家安监总局及当地安监部门的“保驾护航”。这就奇了怪了,难不成在当地某些官员心目中,面子的“光鲜”比众多尘肺病人的生命还重要?

  而在当地刻意遮掩的“面子”背后,则是尘肺病人的“度日如年”:作为致残性职业病,病人普遍呈胸闷、胸痛、咳嗽、咳痰,稍动则喘不上气,可谓生不如死。而大容量肺灌洗治疗,效果虽好,但费用不菲,让人望而却步。譬如,当地一位尘肺病三期病人,冬天连床都不能下,多次念叨要“上吊自杀”。可就是这位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唯一的所谓“特效药”,只是两块钱一瓶的甘草片和连商标都没有的消炎胶囊。

  也许星星点点的矿山,助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亦成就了gdp上的“光环”,但无疑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而尘肺病不过是其中一种。诚然,村民都盼望能尽快富起来,但若如那位尘肺病三期的老人,活得如此艰难,就算腰缠万贯又如何?此外,何为政绩?何为“面子”?也到了该重新审视的时候了:譬如,与gdp数字不断拔高同步,让山照样绿、水照样清,为啥就不能追求这样的政绩观?而在让村民富起来的同时,让他们活出健康、活得精彩,这样的“面子”不比那些刻意装扮的“假面”更为真实?

  其实,敢于直面眼下尘肺病的现状,才是一种务实的态度。也就是说,只有正视问题,方能“浴火重生”,实现绿色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而这种形象也好,面子也好,才是公众所愿意看到的。至于那种靠隐瞒尘肺病现状垒起的“形象”,其实一文不名。何况,你瞒得了一时,还瞒得了长久?一旦东窗事发,不仅面子自然“抹黑”,甚至可能“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这样的官员,何言“人民公仆”?这样的“形象”,不要也罢。

  好在国家安监总局及当地安监部门大力支持,相关基金会及专家医疗组深入当地,既初步掌握了情况,又为部分病人实施了救治:一些已在准备后事的尘肺病人,经过肺灌洗治疗,状况大为改善。期待当地能放下“面子”,重拾务实的好传统、好作风,协助相关防治基金会及医疗组,全面摸清情况,落实救治方案,让众多尘肺病人“重现生机”,这才是值得拥有的地方形象。(作者系四川在线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