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清理洋地名”是对民间文化的敬畏
http://www.scol.com.cn(2016-3-24 10:38:2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郭元鹏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近日下发,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对地名的规范清理,除了为给群众提供标准规范的地名信息、方便社会交往;更是保护文化遗产、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3月23日《央广网》)

  近年来地名文化出现了两种现象。其一,新建道路穿戴外国衣衫,不是克林顿路,就是奥巴马街。其二,是旧小区戴上外国帽子,不是阿利多斯,就是西玛米亚。一些饭店,一些超市也是跟风而来,就连一些旧有的地名也为了跟风换了个名字。

  “大、洋、怪、重”成了地名追捧的热点。当我们的街头巷尾都是稀奇古怪名字的时候,当我们的生活小区都是乱七八糟名字的时候,我们的传统文化已经无处安放了。甚至还引发了一些地名的官司,前段时间郑州就发生了市民状告政府要求路名回归的案件。

  老百姓为何如此反对稀奇古怪的地名?

  一方面,这困扰了百姓生活。有些地名虽然显得灰头土脸,可是这些地名都已经沿袭几十年、几百年了,大家已经习惯了,突然换了名字,就会影响到生活的便利。想起发生在贵阳的一则新闻,今年春节期间,一位在外地务工的人员回家乡,到了县城却找不到家了,最后只得求助警察,是警察送他回家的。原来,这位游子已经4年没有回家了,而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就连地名都启用了新的。

  一方面,这丢失了传统文化。我们的地名有的确实不好听,可是由于有着历史的沿袭,由于有着历史的风雨,由于有着文化的色彩,也就有了十分珍贵的意义。遗憾的是,这些老地名的消失速度是绝无仅有的。2014年全国地名普查发现,1986年以来,近30年的时间,我国约6万个乡镇名字、40多万个村名被遗弃,永远地躺在了故纸堆里。2013年民政部资料显示,1980年到2003年,北京消失的胡同地名近40%。空间地理和历史脉络,由于地名的消失而中断。当我们自己抛弃了自己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丢失的其实是自己的灵魂。

  近年来一些地方轻易乱改地名,导致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快速消失;一些地方在命名时盲目贪大、媚洋、求怪,丢了传统、断了文脉,对地名文化传承造成很大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对“洋地名”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就是十分需要的事情了,这不仅是方便市民生活的需要,更是对传统地名文化的敬畏。

  当然,集中清理还说明地名修改和设置的混乱。这次清理之后,今后是否又会周而复始?如其在地名乱象屁股后面清理修改,不如提高地名修改和设置的门槛,如果地方政府没有如此大的命名权,何来“洋地名”的排山带海?

  李白一生游历天下。假如那时候地名修改也是如此混乱,不知道“老大回”的他,还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家?(作者系四川在线新闻观察员)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