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清理“洋地名’乱象需要严厉问责
http://www.scol.com.cn(2016-3-24 10:04:0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周帆
作者:郭喜林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洋地名”,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商业楼盘和居民小区,处处都有“国际范儿”。说实话,“洋地名”的泛滥,必将影响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从表面看,好像仅仅是一个名字,其实不然,它是在通过地名的渗透不断地侵蚀我们固有的传统地名文化。而且,商业楼盘、居民小区和街巷的“洋地名”出现,从很大程度上侵蚀了我们民族文化的感情根系。因此,我们完全赞成民政部对“洋地名”乱象进行清理。而且,我们更希望在清理中加大问责力度。因为,在清理“洋地名”的过程中,“洋地名”给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和百姓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管理成本和经济损失。因此,这个账一定要通过严厉问责进行清算。否则,有些地方官员和房地产开商就会我行我素。

  据新京报3月23日报道,昨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视频会议,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要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并加强地名文化保护。“一些地方有地无名、一地多名、地名重名、地名不规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热衷于起洋地名、乱改老地名的现象屡禁不止。”李立国说,有的城市存在大量“曼哈顿”、“威尼斯”等洋地名,这些不规范地名的存在,不仅给群众出行带来不便,也丢掉了乡愁记忆。

  其实,“洋地名”的乱象是由于各级地方依法监管不到位造成的。所以,清理“洋地名”必须进行严厉问责。如果不启动问责程序,有些地方就会无动于衷,更有不少地方就会走过程。只有把严厉问责摆在清理“洋地名”的首要位置,清理“洋地名”乱象才能真正动真格,才能在房地产开发的新楼盘中不再出现古怪的“洋地名”,才能真正让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街巷名字恢复其本来面貌,才能依法彻底遏制外来文化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文化侵略。

  我们需要改革开放,但却不需要在地名方面崇洋媚外;我们的大都市需要走向世界公认的国际范儿,但却不需要崇洋媚外。实践证明,世界各国的地名文化越是民族的,才能真正成为世界的元素。如果我们用不该拿来的拿来主义大量使用洋地名,那就是对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如果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应有的尊重和保护责任,也就无法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继承和发扬。

  应该说,每个地方的地名和商业楼盘名字,都必须建立在与国家和民族文化血脉相连的基础上;应该说,一个地名就和一个人的名字一样,既有特定的寓意,又有不可随意改变的民族文化血脉;应该说,中国的地名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情味,而绝不仅仅是干巴巴的文字符号;应该说,中国地名中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任何“洋地名”所无法取代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许多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的大拆大建中都忽略了应当积极主动承担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地名的责任与义务。而且,在某些地方由于官僚主义严重,即是一些具有很高历史文物价值的民居也被拆除了,随之而去的却是大量古街名巷的名字消失在了残垣断壁的瓦砾之中。

  如果我们在清理“洋地名”中不启动责任追究程序,我们的地名文化资源就无法得到依法保护和利用,“洋地名”就会继续到处泛滥。所以,清理“洋地名”的工作必须动真格。因为,屡禁不止是责任追就不到位。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