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不要与职高生混”如何毁了职高名声?
http://www.scol.com.cn(2016-1-29 8:38:33)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谢晓刚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少年或职高学生混在一起,以防上当受骗或被欺负。”这句话出现在1月25日浙江省海盐县行知中学发给学生家长的一则短信通知中,与“走路时放慢速度”等温馨提示同时出现,落款是“行知中学德育处”。(1月28日《中国青年报》)

  到底是温馨提示还是刺骨歧视?相信,很多人心中已有答案,随着社会舆论一边倒式的讨伐,行知中学也通过官方微博向社会民众致歉,向高职生道歉。事情发展到这儿,似乎有了一个完美结局,义愤填膺的网民总算可以安心地甩一甩头,拥有了阿Q似心理安慰,去寻找下一个可以围观的话题。

  专家此时也站出来说话了,“此次事件是教育系统长期以来轻视职业教育的一个缩影,并不是偶然现象”,又是教育系统出现了问题。这句话太熟悉、太熟悉了,但凡出现教育问题,如民众聚焦的高考改革、素质教育等等,每每此时我们都能够听到所谓的专家站出来声称教育系统出了问题。试想一下,这种观点还需要你专家站出来说?这好比每到春运,就会有所谓的专家、良知记者站出来大声指责铁路部门“为何一票难求”,这有意义吗?

  高职学校创立的最初,本身就是奔着培育技术生而去的,对于文化成绩要求较低,录取门槛也不高,这对于几千年来在中国百姓心中形成的读书以文化论观念来说,确实属于“偏门”,属于对“差生”敞开的学校。试问一下,又有哪个家长是真心希望自己的孩子进职高的?大抵都是因为孩子成绩实在不行,只好退求其次让孩子进了职高,希望学个一技之长将来走向社会好立足。

  只是近年来了,高校经历几次扩招后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而随着企业转型,对于技术人才渴求的突出,出现了高薪聘请技术人才流,才让职业教育这个话题走上了舆论的舞台,才让全社会开始重新审视高职生。但这种重视程度仅仅属于恍然大悟,还没有真正完全进入社会大众的头脑。

  在此种社会氛围之下,学校向学生发出“不要与职高生混”更多的只是一种善意的提醒,或者是出于激励的姿态,并无真正意义上的歧视感。这种提示,类似于“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能因此而站在人格、道德的平台上去向对方喊话,去重申官兵平等、人格平等。

  无论是职高还是其它高校,本质都是为了教书育人,没有三六九流之分,这没有错。但出现所谓的“歧视”问题并非教育系统一家的事儿,这是个社会共识的问题,需要靠社会经济发展进行阶段性解决的问题。一句话毁不了职高生的名声,一场争论也改观不了民众心中对职高生的看法,关键还是在于如何让“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真正成为社会共识。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