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顺着“官员绰号”这根藤摸到瓜

http://www.scol.com.cn(2015-12-26 7:15:24)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高世鹏
作者:高世鹏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中国纪检监察报12月25日刊文《“绰号”见“民心”》指出,百姓给官员起的绰号,却足以让“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多听听百姓给官员起的绰号,便可管窥一豹,顺藤摸瓜,进而查明就里,惩腐肃贪。如此,方能及时表彰优秀干部,惩处贪腐官员。(10月25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俗话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们赏给官员什么绰号,绝对是一针见血,准确恰当。但是,如何让这些绰号传到上级领导的耳朵里,传到纪检监察干部的耳朵里,那就要大费一番周折了。据媒体报道,南京原市委书记杨卫泽,有个外号叫“市长杀手”,他这个外号怎么被叫响的呢,这得感谢季建业的岳父——江苏省原常务副省长高德正坚持不懈的举报。

  官员的绰号是群众给起的,群众当然知道,等官员的外号在当地叫得特别响了,一般干部也会知道,但是奇怪的是,无论多么响亮,当地的纪检监察干部和上级有关部门肯定不知道,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知道了也装不知道的。这种情况怎么破呢?整一个官员外号定期上报制度么?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估计效果不会太好,因为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如何才能让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及时听见百姓给官员起的绰号,进而大力表彰优秀干部,严肃惩处贪腐官员呢?笔者认为关键有三点:一是要当地的领导干部要一身正气、敢接地气,二是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三是中央、省委的巡视工作要常态化,基层化。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于一级政府来说,这个车头就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风清气正,整个官场就会气正风清。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工作肯定是比较忙碌的,但是,笔者希望日理万机的领导干部也要经常微服私访下基层,不要前呼后拥,不要提前彩排,不要在会议室里搞座谈,就是随意的在街上走走、在超市转转、在网上看看,只有这样才能接上地气,及时了解最真实的民声。

  下面谈第二个建议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老实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管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后,各地纪检部门的独立性已经大大增强了,但是主观能动性还不够,虽然对各单位的日常考勤和值班制度等鸡毛蒜皮的小事抓得比较紧,但对官员的绰号、民间的呼声、群众的举报,关心程度还不够,笔者认为各地纪检监察部门应该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更好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还有一点就是中央、省委的巡视工作要实现常态化、基层化。尚方宝剑、先斩后奏,曾经是影视剧中对巡视工作的描述,但在现实中却不是这样,巡视组只负责收集问题,反馈问题,不负责解决问题。这样其实也不错,安全性更高些。问题是,现在的巡视工作有点走形式,巡视组来后被当地领导全程陪同,平时陪着听汇报,晚上陪着遛弯,无论是在宾馆还是外出上街,都是一大帮人跟着,根本没有跟当地群众接触的机会,那又怎么有机会听见当地群众给官员起的绰号呢?因此,笔者认为巡视工作而不能高高在上,与群众脱离开来,而要融入到当地群众中去,这样才能掌握最真实的情况,听见官员的绰号,进而顺藤摸瓜。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