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留住城市“基因”再现绿水青山
http://www.scol.com.cn(2015-12-28 8:32:41)  四川在线    编辑:周帆
作者:朱波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一本书,一本杂志,它的出版风格和内容相当重要;而做人做事的品质也是关键;而一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更要靠品味,这样才能持久发力。哗众取宠可能会短暂吸引注意,但大多是昙花一现。

  因此,刚刚闭幕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城市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前些年,随着“吃饭财政”“政企开发”的急火攻心下,城市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人类财富不断扩大,但是人类也同时丢掉了许多比黄金更宝贵的东西。过于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动城市化建设,不尊重市场规律,盲目扩张工业园区,“被城市化”、“造城运动”时有出现。孩提时代的青砖房子、青石路面等小城原味不见了,小桥、流水与人家也不见了;从瓦房变成了高楼耸立的大厦,邻里和谐相处的友情更不见了。这样的城市化不仅抹杀了记忆,也割裂了传统。

  在有车无场、有房无人、交通拥堵、垃圾成山、雾霾围城的当下,“城市病”尤其是“特大城市病”如何来“把脉”、怎样来“开药”,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的确,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摊大饼”式的“城市病”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在我国生成、发病、治疗也不会是一时之功。

  毋庸赘述,“城市病”的本质就是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和城市化发展规模的匹配度失衡。城市的资源环境是有一定承载能力的,随着城市的膨胀,城市的资源环境越来越不能适应城市的良好发展。另外,城市组织管理落后于城市化过程也是造成“城市病”的重要原因。但从本质上讲,“城市病”是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城市化发展规模的矛盾。

  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和城市病显形阶段,随着城市人口不断膨胀,面临的问题也将越来越突出,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就如何有效化解各种“城市病”提出“五大统筹”。即: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以此来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以此来提高城市工作的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以此来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以此来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以此来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五大统筹”尤为关键的是在“建设”与“管理”两端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

  所以,各地不妨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加强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切实加强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以此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树立以人为本、新型城市治理的理念,真正让城市公共服务的使用者参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决策之中,如此,城市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会更加提高。最为关键的要把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理念,以自然为美,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