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吕梁教父”权钱交易源于权力失控
http://www.scol.com.cn(2015-12-25 8:35:0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周帆
作者:张卫斌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记者获悉,2014年5月被中纪委带走的吕梁市原副市长张中生,其案件已移交山西司法机关。知情人称,吕梁市委常委会已经内部通报了张中生的案情,受贿额超过6亿元。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张中生在吕梁离石、太原、北京、上海、珠海等地均有房产,包养情妇多人,其积累财富或达百亿。(12月24日华商报)

  论级别,副市长张中生最多是一只“苍蝇”,受贿却超过6亿,问题比“老虎”还要严重。接近山西省检察院的消息人士称,张中生涉案金额高达25亿元以上。一个副市长大肆受贿,大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堕落到如此地步,究其原因在于其手中的权力失控。

  张中生案再次说明,绝对权力产生绝对腐败。张中生轻易敛财6亿,主要源于其担任吕梁副市长期间分管煤炭工作,在吕梁煤炭业重组整合过程中执掌“生杀大权”。为了争抢优质资源和保留主体地位,一些民营企业家对拥有审批决定权的张中生大肆行贿,有的竟然使用大额承兑汇票。本该公平公允的煤炭业资源重组,在张中生那里变成了谁送的钱多就给谁甜头,最终沦为“大鱼吃小鱼”。

  张中生的权力何以能轻松变现?市场化改革的目标,理应“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吕梁煤炭业重组恰恰犯了一个大忌,由政府主导资源整合,这为张中生副市长手中炙手可热的权力留下了寻租的“后门”。一位吕梁市的干部称,吕梁“这种民营煤炭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貌似纯粹市场化行为,但其实带有浓厚的行政审批色彩”。于是,在这场博弈中,张中生成为最大的“赢家”。

  斩断权力寻租的黑手,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真正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张中生案并不复杂,说白了就是典型的官商勾搭、权钱交易。商人为什么要巴结张中生?不是因为他长得帅,更不是他具有人格魅力,而是因为他手握审批大权。配置资源的权力一旦回归市场,张中生自然会“门庭冷落”。

  另一方面,还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避免张中生之流搞“一言堂”。张中生之所以能够频频得手,主要在于其一手遮天,一个人说了算。据熟悉吕梁政情的有关人士透露,张中生在升任吕梁市副市长之后非常霸道,前吕梁市委书记聂春玉都被其架空,足见张中生的“吕梁教父”并非虚名。张中生的权力失去监督和制约,腐败成为必然。

  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说易行难。制度要落地,终究绕不开权力的关口。事实上,我们的制度不少也不错,但在执行过程中一旦受到权力干预就走了样。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至今,依然有官员阳奉阴违,顶风违纪。最近被查处的天津市委委员、天津市医药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津,甚至叮嘱下属把茅台酒装入矿泉水瓶,试图掩人耳目。八项规定之所以到了张建津这里失灵,关键还是权力高于制度。

  预防腐败必须立足于源头治理。毫无疑问,让官员“不想腐”是终极目标。但现阶段首先要从让官员“不敢腐”、“不能腐”做起。教育、制度、监督都需要,但以高压态势惩处腐败更能起到震慑作用。唯有“零容忍的态度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的尺度不松”,才能让官员对权力心存敬畏,“不敢腐”、“不能腐”才能成为现实,才能有效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