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事政治 >> 正文
二十年“三下乡”迎来新拐点
http://www.scol.com.cn(2015-12-3 8:14:5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周帆
作者:张闲语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部、农业部、文化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联合下发通知,要求2016年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面向农村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服务,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供强大精神力量。(12月2日人民网)

  走过二十年之后的“三下乡”不能继续再走寻常路,而是在关键环节的结合上下功夫。世易时移,如果当初的“三下乡”更多的是注重形式,让群众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站在“十三五”规划的起点,在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提升之后,“三下乡”也必将迎来新的拐点。

  在形式与内容上结合。活动还是那些活动,“文化进万家”、“送欢乐下基层”、“心连心”、文化艺术志愿服务,科技列车行、科普大篷车万里行、流动科技馆进基层,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东西部地区医院省际对口支援等,每一年这些活动都雷打不动,亦如候鸟一般,到时间就飞下去,完成任务之后又飞回去。

  在基层群众眼里,这就是一种按部就班。如果年年都是“老三篇”,没有新内容,没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三下乡”也仅仅是一种单向流动。结合“十二五”规划完成、“十三五”规划开局的有利契机,把“三下乡”纳入扶贫攻坚的总体部署,这就是“三下乡”的新课题和新任务。“三下乡”要以全面小康目标为导向,把脱贫致富作为主旋律,这样的“三下乡”才能下得去。

  在问题与需求上结合。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作为每年一次的“三下乡”活动,不能只是下去了事,走马观花,浑沦吞枣。反正我来了,不管你是否需要,也不管你是否满意。而是要把“三下乡”当成一种中央各部委的联合走基层活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在送去服务和关怀的同时,还应该听取群众呼声,看看群众究竟还需要啥,真正需要啥,急切需要啥,来年可以进行及时调整。

  某些地方的“三下乡”,年年都在“温柔乡”和“示范乡”。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虽然也确实下乡了,但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这只是一种“苗圃里”的活动。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把基层的问题与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三下乡”才能下得实在。

  在质量与效果上结合。一块石头落地,总要发出响声,何况是十多个中央级部门的联合行动。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这是“三下乡”进入弱冠之年响亮主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何去看?从哪些视角去看?素质是一个硬指标。

  无论是从脱贫攻坚的目标来看,还是从全面小康的百年梦想来看,“老乡”都是一个过不去的坎。“三下乡”必须要接地气,必须要为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为核心,尤其是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惠民项目与农民需求有效对接。让“三下乡”成为老乡们发展致富和美好生活的助推器和加速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下乡”。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