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探索授课之道胜过师生“欢聚一堂”
http://www.scol.com.cn(2015-10-27 8:18:4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朱永华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微信抢红包”很多人喜欢玩,老师因为上课给学生发微信红包,是个稀罕事。这个好潮很好玩的事情发生在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发微信红包的老师是学院实训中心主任焦世奇。因为焦老师的“新招”,他的课学生没有一个翘课,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他的班级,师生关系好到爆表,他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很多学生叫他“老大”(据10月26日《扬子晚报》)。  

  老师自掏腰包,运用现代网络微信发红包形式,给自己上课不“翘课”的学生发出1元至20元不等的红包,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学生逃课,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老师给学生上课,课间其乐融融,学生高兴,老师欢喜。相信没有学生会不念老师的好。但问题是,这样的“花样点名”新招,固然优点甚多,也最大限度把学生吸引到了教室,充其量只能显示师生“欢聚一堂”,学生是否就能够安心听课,老师授课内容能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能否真正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显然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尽管高等院校的学生已经成年,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尤其对于知识的学习,仅靠外力强制或用某种方式把学生吸引到教室还不是目的,能够探索出新颖别致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自觉性,对老师的授课,爱听且能够听进去,才是至关重要。否则,“人在曹营心在汉”,师生关系再亲密无间,都只不过是欢聚一堂,不但无助于学习,甚至可能会“玩物丧志”,迷恋于玩手机、抢红包的乐趣,把真正的知识学习丢在九霄云外。  

  显然,用发红包的方式吸引学生不翘课,只是“花样点名”的又一新花样,只不过这种点名方式,较之其他诸如“刷脸”、“拍合影”等,又多了一层利益元素,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实际上是由“红包”在维系,“红包”数额看似微不足道,但融入少许利益关系的师生感情,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正常,尤其对于这些依然是孩子的学生,对价值观所产生的误导也不能小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老师用发红包的方式来“点名”,把自己的学生全部吸引到教室,造成学生“不翘课”、爱听课的表象,最终目的恐怕不完全是为了学生好好听课,是否在为老师获得某种资本做“道具”,显然也值得怀疑。 

  高等院校为了能把学生聚在教室,在课前课后点名上可谓绞尽脑汁,然高校学生并不是聚在课堂,依靠灌输就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主要靠老师授课水平和技巧,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授课产生高度兴趣,吸引学生自觉跟着老师快乐学习,才是高校需要认真研究探索的主题。因此,由得在花样点名上“新招”频出,不如脚踏实地,认真在提高授课水平、风格,以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上多做有益探索,无论用什么“新招”把学生吸引到教室都不是真本事,能吸引学生轻轻松松把老师的头脑“掏空”,并且能转化为学生自己新的知识才能,显然才是所有高校应当探索研究的正道。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