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屠呦呦摘诺奖,信心与淡定的完胜
http://www.scol.com.cn(2015-10-8 10:08:4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作者:梁江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之兴奋,以不同的方式向她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她的团队致敬!

  中国人缺诺奖,但始终不缺对诺奖的向往。尽管诺贝尔文学奖已真真切切地揣进中国人的口袋,但在科技领域,诺奖的缺席,还是中国人的心中之痛。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终于打破了中国人获得科学诺贝尔奖的沉寂与纠结,为国人“诺贝尔奖情结”画上了一个句号。

  几年前,屠呦呦距离诺奖仅一步之遥,屠呦呦带领的课题组历经5年190次失败,才提取出抗疟效果100%的青蒿素,获得这样卓著的成就却与诺奖擦肩而过,令多少人为之惋惜。然而,只要有实力,就应对诺奖有信心。今年屠呦呦摘得诺奖,足以证明是金子总会发光。

  当年爱因斯坦因为疯狂地爱上自己的表姐,向已有两个孩子的妻子米列娃提出离婚,开出的条件就是将就要获得的诺贝尔奖全部给妻子作为补偿。当时,诺贝尔物理学奖还未最终确定,但他对自己的广义相对论很有信心,觉得此奖非他莫属。

  可当他真的拿到诺奖时,却因为他揭示了光电效应,而非广义相对论。不过,拿到诺奖,爱因斯坦履行对妻子的诺言,如愿以偿的与表姐在一起。试想,如果爱因斯坦没有物理学上的诸多重大贡献,当时经济上并不宽裕的他,还能对妻子夸下海口吗?

  然而,也有例外,在诺奖上受委屈也是常有的事。1974年,英国剑桥大学的赖尔和休伊什共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原因是他们发现了中子星。物理界一片哗然,人们在为一个年轻人打抱不平。她就是休伊什的研究生乔瑟琳·贝尔。中子星的脉冲信号就是她在不眠不休的观察中第一个发现的。面对质疑,休伊什非但没有肯定贝尔的功劳,反而说观察设备是他的,贝尔的工作也是他安排的。

  但世人根本不买诺奖的账,霍金在《时间简史》一书就称“中子星的发现者乔瑟琳·贝尔”。贝尔多次应邀到中国访问,媒体称“脉冲星之母乔瑟琳·贝尔教授”。贝尔本人对此则保持沉默,从不提及此事,也不与导师“争功”。她越是大度,世人越对她表示同情与尊敬。“没有贝尔的诺贝尔”告诉人们,实力在,拿不到诺奖也不必喊冤叫屈,世间自有公道在。

  中国人对待诺奖,既要学爱因斯坦,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当仁不让,比如屠呦呦的青蒿素,更要学乔瑟琳·贝尔,不必耿耿于怀,将诺奖太当回事。汤森路透首席分析师曾预言说,2017年-2025年间,中国或将捧得首个化学或物理学奖。

  徒有羡鱼情,不如织鱼网。屠呦呦获诺奖对中国科研界是一大鼓舞,我们要看到差距,奋起直追;要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要把得住淡定,一步一个脚印求索真知,让包括屠呦呦团队艰难科研在内的诺奖故事所传递的科学理性之光照亮中国的科学界。

  中国科学家因本土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这是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新开端。屠呦呦拿诺奖的一小步,是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一大步。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