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文化教育 >> 正文
“榆林状元”涉移民背后的公平绕弯
http://www.scol.com.cn(2015-7-9 9:37:3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周帆
作者:张全林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陕西榆林文科头名被指“高考移民”,户籍落在华栋中学校长李锦成名下。记者调查发现,这位校长名下至少先后落过3名外省籍考生的户口。虽然教育部门称,考生在陕户籍学籍满三年,就不属于“高考移民”,但户口是如何迁入的,仍被网友质疑。(7月8日《华商报》)

  高等教育常被人诟病地区间的差异。直辖市分数线低、好学校多,名额配给量大,中部地区的家长和考生久为艳羡不已。而西部地区虽不占名额分配优势,但生源总量较低,录取控制线历年奇低,这使之成为中部地区生源向往的地方。“高考移民”现象,由此而生。

  以河南省为例,2009年河南有98.8万考生,北大在河南投放的招生计划为79人,录取率不到0.01%,而北京只有11.8万考生,却投放了282个名额,录取率是0.24%;对比录取率,河南学生上北大的难度是北京学生的24倍。2013年,河南75.8万考生只有85个北大名额,录取率仍然是0.01%,北京7.3万考生享受226个名额,录取率为0.31%。机遇不公,为“高考移民”推泼助澜。

  打破“地区决定命运”,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题中要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部署,无疑是下一步教育改革攻坚的最大难点,也是最大亮点。《决定》明确了“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的改革方向,期望从根本上解决高考弊端。

  当然,这些改革取向对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分享是重要的,但如果不摒弃按地区人为分指标的老路子,优质教育资源,恐怕仍然难以为天下公享。中央财政支持的大学应该把大部分招生指标拿出来,以人口作为基数进行分配,形成一个长期机制,而不是随意变化。只要未形成公平机制,“高考移民”就不会销声匿迹。

  高等教育的盆景不是自发生长成型的,是人为培植出来的。把国内高校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分切资源蛋糕,公众就不会对此类不公纠结诟病了,教育行政部门自然会减少很多无谓的压力。正是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与失衡,才衍生出拼分数、“高考移民”、“空挂学籍”等教育怪胎。

  教育属于公益事业,分配教育资源的蛋糕,应该向洼地倾斜,不应该是高坟头上添土。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改革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机制,增强地方自主性,把教育资源的煎饼摊匀,才能体现出教育事业内在的公益要求。

  依据陕西省高考相关政策规定,考生只要符合“双三”条件,也就是在榆户籍和学籍均满三年,就具备参加高考的资格,不属于“高考移民”。但网友纠结的是,挤占了陕西“地产”考生的高考资源,“她考了第一名,原本的第一名就成第二名了!”但话又说回,手里攥着第一名的成绩,却当不了第一名,不也很亏吗?
相关评论:
  转载请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作者姓名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