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健身器材成“弃材”、百姓又“受伤”

http://www.scol.com.cn(2015-7-3 7:53:2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醉江南
作者:醉江南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广西南宁一位老人在小区健身时,不慎从损坏的健身器材上摔下,导致右脚踝骨折。其实不仅在南宁,在许多城市的一些社区,健身器材“超期服役”,锈迹斑斑、“缺胳膊少腿”也是常事。比如许多社区里的健身器材明显缺乏维护,不但地垫已经老化、破损,一些器材上的绳索、螺栓等连接设备也多有损坏。(皖江晚报7月2日)

  小区内的健身器材是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做好这些城市“形象工程”不仅是对城市文明的维护,也是对居民权益的保障。近年来,全国很多城市在社区或有条件的村落添置了一批室外健身休闲设施,业内称为“健身路径”。家门口安装了健身设施,本来是件好事,可对于部分小区的居民来说,这样的好事,慢慢地变成了闹心事:健身器材成“弃材”,健身线路变“险路”。 那么,健身器材的损坏到底该由谁来维修?又由哪个单位负责健身器材的日常维护呢?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实,很多城市的健身设施和健身线路长时间得不到维修,让小区的健身设施形同虚设,并且还存在安全隐患,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当然,健身器材的损害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居民使用不当造成的。但不论原因何在,这些健身器材的所属单位应该做好日常的维修、管理和保养工作,及时淘汰老旧设施,让健身之人不至于在健身时还要提心吊胆。其实,很多市民都对损毁公共设施的现象感到不满,但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监督氛围和举报机制,对这种现象只能听之任之。如果我们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市民监督机制,相信对市民自觉维护城市公共设施将有所裨益”。

  健身器材丧失了原有的健身功能,而且还暗藏不少安全隐患,这让不少百姓在感觉浪费资源的同时也多了一些担忧。但对于社区户外健身器材损坏的现象,社区没有维修健身器材的专门经费,即使有经费也没有健身器材的配件,一般是上报相关部门。而很多情况下,健身器材到底该由谁负责维护,不少人都说不清楚。健身器材投放后,社区应作为健身器材的保管人,负责器材的日常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应赶紧劝阻居民使用,并向管理单位报修。但目前各社区普遍存在管理人员不够,工作繁重压力大的现状,可能无暇顾及于此。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开发商都不存在了,所以老旧社区的器材维护就没了“娘家”,居民和社区都希望能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进行规范。

  全民健身工程惠及民生,而健身设施的推广对于推动全民健身意义自然不言而喻。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整体规划和投入,也需要有人来管理。如果只建不管,那政府投入的资金也就白白打了水漂。健身器材的损坏,不仅影响了市民的使用,也让管理部门感到焦心。笔者认为,要想管好这些城市的公共设施,首先管理部门必须认真负责,把责任落实到位,定期对这些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要有专门经费支持;其次是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形成人人爱护人人参与管理的良好道德风尚。而那些“长期无人管理”、“满身伤痕”的旧健身器材也真的该“退役”了。同时,要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大家的设施,大家来维护”的自觉意识,都自觉爱护器材,规范使用,莫让健身器材成“弃材”,健身线路变“险路”。

  笔至文末,笔者希望有关部门能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从经费、制度、人员上加以规范,而不能像当前这样“自由管理”无明文规定,同时居民也要自觉加强日常维护,从多方面让健身器材更好地发挥健身之效,而不要随时间成为“弃材”,变成“险路”,那就是十分脸红的事了。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