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政关注 >> 正文
总书记的“延安之约”与总理的“贵州之行”
http://www.scol.com.cn(2015-2-16 7:58:5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作者:安子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编辑:盛飞
  11年前,习近平接受延安电视台《我是延安人》专访时,承诺说会重返梁家河,“一定,一定会去”。11年后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国事十分繁忙的情况下,携家人在临近春节之际重回第二故乡,看望乡亲们,兑现了“延安之约”,其与老百姓血脉相连的家国情怀一览无余。无独有偶,在同一天,李克强总理也是一路风尘仆仆,走进黎平县大山深处的侗族寨子蒲洞村给贫困村民 “送年货”,询问市场供应、公平交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的报道同样温暖人心。

  “近平回来了!”“总书记来了!”乡亲们的亲切之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革命老区延安,习近平总书记会老友拉家常、自己掏钱为群众“送年货”、查看苹果产业发展情况、瞻仰中共七大会址、走访希望小学、登上西安古城墙同市民亲切交流……虽然行程紧凑但很丰富,习近平总书记一句句真挚的话语拉近距离、暖人心脾,一幕幕亲民的画面令人动容、感人至深,一举一动都透露出与百姓的鱼水情、手足爱。

  在贫困山区侗族寨子蒲洞村,李克强总理走进国家一类贫困村——黎平县大山深处的侗族寨子蒲洞村看望村民并送去年货。他用水瓢接水细细察看水质、给村医吃“定心丸”、 承诺为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出新政、同最小的“强粉”亲切合影,为棚改新区贴“福”、给返乡农民工冲泡方便面……无论是慰问群众送温暖,还是听取民声出政策,足以可见细节之处见真情、一举一动系群众的公仆情怀。

  不难看出,总书记的“延安之约”与总理的“贵州之行”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其示范意义非同寻常。“树高千尺不忘根”、“不顾颠簸只为民”,总书记与总理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何为“不讲排场、不摆架子”,什么是干群“鱼水情”。正如有网友评论:“习大大不忘根,也不忘本”,“总理来了,年味更浓了!”

  总书记、总理深入基层访贫问苦是个示范。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的心中,始终牵挂着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他们始终把老百姓的冷暖安危、衣食住行时刻挂念在心上,体现了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基本原则,折射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不忘本、不忘根,一切以民生为大、一切以群众为先的民本情怀。

  总书记、总理从他们内心深处展现出的亲民爱民为民之举,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各级各地党委政府、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本爱民利民之心,行爱民利民之政,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为群众排忧解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牢群众观点,立根群众,腿往下跑、眼往下看、心往下想、劲往下使,与老百姓心相通、血相连,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实现中国梦奠定最广泛、最深厚、最可靠的群众基础。
相关评论:
·习总书记插队经历与走基层的启示
·“总理的泡面”饱含民生味
·从中央领导人自己掏钱为乡亲买年货说起
·从习总书记的“梁家河情怀”中读出啥
·习大大9月访美的两大看点
·[李克强]铁腕措施纠正土地闲置中的不作为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