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时政关注 >> 正文
把“春节慰问”变成“按需慰问”
http://www.scol.com.cn(2015-2-3 15:23:1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作者:郭元鹏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编辑:盛飞
  岁末年初,不少政府部门、企事单位,包括志愿者又开始例行送温暖活动。尽管送温暖活动是一种无偿、无私的爱心行为,是一件解人难、暖人心的大好事,但是,如果流于形式,反而会产生负面作用。比如不分类摸底,车轮式慰问导致冷暖不均,一袋米、两桶油成了万能慰问品,有时甚至出现过受助对象收到过期米油、华而不实用品等乌龙事例。(2月2日《北方新报》)

  都送了同样数量的物品,都送了同样类型的物品。表面上看,这是公平的需要,其实也有这不公平的因素。春节慰问的温暖,不应该是教条的。如果温暖仅仅是完成了规定动作,无疑这样的慰问就会成为一场表演,钱虽然花了,效果就会达不到。在笔者看来,应该把春节慰问变成“按需慰问”,要多些“静悄悄”和“真需要”。

  慰问物品少些人人一样。对于困难群众来说,他们确实需要米油,但是不是每个家庭都缺少米油,如果人家家里本身就有米油,你再送去米油,这或许就会造成浪费。去年春节,徐州一家学校开展帮扶活动。他们在购买慰问品的时候不是直接采购,而是让孩子在卡片上写上“新年心愿”。学校依据“新年心愿”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愿望。于是,在发放慰问品的时候,有的孩子获得的是书包,有的孩子获得的是钢笔,有的孩子获得的是衣服,有的孩子获得的是书籍。慰问贫困户也不妨这样,给他们送什么不妨听听他们的需求。

  慰问数量需要因人适宜。都是两桶油,都是一袋米,都是一件上衣。这似乎很是公平。但是,困难群众之间也是有差别的。从人群上划分,他们都属于困难群众,而实际上,困难群众也是不同的。有的家中吃饭都成问题,有的则不存在吃饭的问题。为了把钱能花在刀刃上,政府机关在开展慰问的时候,也需要细化群体。可以把困难群众分成几个档次,依据困难程度不同,给予不同温暖。有的可以给500元,有的就需要给100元了。

  慰问形式请别敲锣打鼓。为了显示政府的温暖,一些地方在开展慰问的时候,喜欢搞启动仪式。去年春节,一个县级政府在慰问的时候,在街头繁华地段搭起了舞台,拉起横幅,升起彩球。让所有困难群众轮番上台领取慰问品。这还不算完,部分困难群众还要面对电视镜头“感谢政府”,这无疑是对他们心灵的伤害。但愿,在慰问的时候少些敲锣打鼓,多些“爱心静悄悄”。

  银川图书馆曾搞过一个慰问演出,是专门慰问盲人的。这个演出舞蹈占据了很大比例。歌曲,盲人可以听,舞蹈盲人能看得见吗?还有一个地方组织盲人到西湖看风景。这说明什么?说明慰问多了的是教条的“规定动作”,而少了“自选动作”。又到了春节慰问热潮的时候,给困难群众送什么样的温暖,我们不妨听听群众的意愿。“按需慰问”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才能让温暖更温暖。 

  春节慰问请多些“静悄悄”和“真需要”,请别带着“标准答案”去,而应是一道困难群众的“选择题”。
相关评论:
·对“租赁”对象不能熟视无睹
·弘扬“传统文化”切勿忘“手写春联”
·今年春节起请把正常福利发给职工
·春节大拷问,谨防适得其反
·抚平“春劫”之痛需观念嬗变
·别让“春节拷问”变成“春劫烤问”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