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音乐剧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

http://www.scol.com.cn(2013-6-6 8:15:08)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郝栩甲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白羽希
作者:白羽希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8月2日,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第三季,在时隔一年后再度回到上海观众视线。从第一季的新鲜亮相,到第三季的成熟回归,经典没有改变,主创及演员的状态却更加严肃。还没等到开始恢复排练,剧组就收到了英方主创团队一份长达96页的“恢复性训练手册”,这就是在全球“妈妈咪呀!”家族中被称为“经典保鲜”的秘密手册。这也是这部音乐剧在全球能够盛演10年不衰的重要原因。“你再出现,观众肯定会期待你变得更好,如果你之前已经是100分,现在就要做到120分。”剧中演员这样说道。(搜狐娱乐 6月5日)

  不同于话剧市场,音乐剧市场在内地热起来是近几年的事。自2011年百老汇音乐剧《妈妈咪呀!》中文版在国内巡演获得巨大成功后,开始出现国外音乐剧中文版制作的热潮。今年8月《妈妈咪呀!》的第三季演出无疑说明了音乐剧在国内还是很有市场前景的。就目前而言,百老汇经典剧目是吸引观众走进剧院观看音乐剧的主要力量。但外来的始终会离开,国内音乐剧市场想要长远发展,打造自己的品牌才是硬道。

  打造国有音乐剧首先要明白为何百老汇音乐剧会如此成功。百老汇作为全球音乐剧的中心,一台剧从无到有当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经过众人打磨的。 一支黄金团队,一部经得起打磨的音乐剧作品,一组不因时间、国际、语言而改变的舞台呈现标准,一支专业的演创队伍,这就是百老汇走出的经典作品可以长盛不衰的基本构成。

  回看中国内地音乐剧现状,当中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一是缺乏各方面专业人才,这包括音乐剧编创人员、专业演员等。国内大部分音乐剧专业表演人才毕业后都转行做影视剧或者到国外发展,专业音乐剧演员仍有较大缺口。此外,音乐剧编剧和制作人也较为缺乏。目前,国内音乐剧制作人要么是投资人,要么是艺术家,较难兼具艺术性与商业性,比较缺少能贯通从剧本策划、投资人、演员班底、制作团队到市场营销等工作的优秀制作人。二是处在“剧目多但精品少”的发展瓶颈期,缺乏符合市场需求的好作品。从创作内容来看,部分音乐剧缺乏市场需求的考虑,演出几场后,效果不好就被迫停演,难以形成精品;从运作来看,部分市场反应较好的音乐剧缺乏长期驻演剧场,难以维持长期运作,从而难以实现产业化发展。三是宣传推广力度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均有不足。一个商品的是否畅销,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剧亦如此, 百老汇经典剧《猫》上演前提前半年便开始做宣传,今年8月再次上演的《妈妈咪呀!》同光线传媒合作,全国性展开宣传。大多数原创音乐剧的前期宣传在时长和广度上就逊色许多。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