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评论 >> 专项评论
显示方式: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
  • 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热爱民族民间文化遗产

      ——专访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名誉会长田青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大型人文融媒报道26   中国有56个民族,因此中国的“民族唱法”不应该只有一种   文化、艺术是不能用“先进”和“落后”来区分的,更不能用“高”和“低”来看   非遗保护工作最大的成就,就是普及了非遗保护的理念,同时得到了最广大民众的认可   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里面,传达的就是中国

    作者:余如波  2024-3-26 9:24:03

  • 充分挖掘澳门历史文化底蕴,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专访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吴志良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大型人文融媒报道25   不同的文明在澳门和平相处、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澳门最难得的,就是能够“不同而和、和而不同”   澳门某种意义上是不同文明的一个“试验田”“实验室”,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巨大包容性   也说明了不同的文化是可以共生、共存、共荣的,不同的文明是可以和睦相处、互相吸纳、

    作者:余如波  2024-3-19 8:42:07

  • 融合中国故事与中华文化 创造浸润心灵的艺术作品

      ——专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院长叶小钢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大型人文融媒报道24   一座城市要展现发展活力,文化软实力就要与经济科技规模相匹配   中国故事承载着中华文化,中华文化赋予中国故事精神与灵魂,艺术作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立场决定一部作品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余如波  2024-3-12 8:45:39

  • 对中国历史与文化要怀抱温情与敬意

      ——专访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博士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大型人文融媒报道23   历史并非纯粹是过去的事情,而是与今天的事、今天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博物馆的意义和角色,不应只限于展示藏品、传播知识,还应帮助观众了解历史文化,探索历史与自己的关系,促成观众与历史之间对话   观众可善用博物馆这个宝库,从藏品了解过去、观照现在和瞻望未来   博物馆的功能已经不单是保

    作者:成博  2024-3-5 9:28:50

  • 用音乐和世界对话,传递“中国好声音”

      ——专访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廖昌永   将音乐中的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结合,会形成新的艺术形式,这与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规律一脉相承   民族歌剧创作应该立足于中国音乐的民族性、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性、革命精神的延续性   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稳定的、共同的文化和心理因素   民族声乐不能丢掉“本”和“源”,应继续在此基础上借鉴、吸收、整合、创

    作者:边钰 李婷  2024-2-27 8:36:46

  • 以地层为纸遗物为字,书写人类数百万年的演化史

      ——专访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高星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大型人文融媒报道   旧石器考古就是从地层里去寻找人类遗骸和遗物、遗迹。我们用地层作为纸张,用文化遗物和遗迹作为文字书写历史   没有旧石器时代考古和史前研究,我们就不会了解99%的人类历史。我们正在书写这部人类史,它对人类物种的发展、人类精神的充实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自信不仅仅是对我们所在的区域以及国家所产生的自信

    作者:吴晓铃  2024-2-20 8:51:08

  • 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民族精神,必须让文化遗产资源有尊严地活起来、传下去   我们拥有灿烂的文化遗产,但是也要善于讲好故事,才能有文化的力量,才会有话语权   迄今为止,中国入列《世界遗产名录》的已有57处之多。其实每一处世界遗产的申报,都是在保护之外讲好文化故事的探索   我们要尊古

    作者:吴晓铃  2024-2-6 8:38:57

  • 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

      ——专访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大型人文融媒报道19   敦煌,一座千年前画在墙壁上的博物馆,浓缩了中国上千年的绘画史,留下了如此精美的绘画和雕塑艺术,我们理所当然还应继续扩大它的知名度   数字化建设是文物保护的另一种思路和方法。采用数字化这种方式,就可以建立一个永久的数字档案,实现莫高窟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   我们必须在保护好洞窟的基础上谈文旅融合,以实

    作者:吴晓铃  2024-1-30 8:35:28

  • 用体现中国精神的优秀雕塑作品讲好中国故事

      ——专访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大型人文融媒报道18   历史是由人民所谱写的,杰出人物是人民的代表,塑造他们的过程,也是研究中国历史的过程   通过中华文化人物的塑造来传播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的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历程,通过那些杰出人物脸上的沧桑痕迹来体现   艺术的继承发展,仅靠一己之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群体的力量、时代的力量   人物简介

    作者:余如波  2024-1-16 8:49:57

  • 保护古建文化遗产就是保存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根脉

      ——专访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原总工程师、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王时伟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大型人文融媒报道17   ●包括故宫在内的古建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承载者,充分彰显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古建筑是认知历史、传承文明的有效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   ●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理念的核心表达   

    作者:王国平  2024-1-9 8:39:45

3 页 / 共 5 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