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共赴“进博之约”,共享“进博红利”

http://www.scol.com.cn(2024-11-7 10:54:0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丁恒情
作者:丁恒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黄浦江畔,形如“四叶草”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再度张开怀抱,迎接八方宾客。11月5日至10日,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

  “进”而有为,“博”采众长。举办进博会是中国扩大自主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实际行动。七年来,在习近平主席的倡导和引领下,进博会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为深化各国互利合作、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搭建宝贵平台。7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企业展,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都超过上届;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进博会“磁吸力”不断增强,让世界看到了“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发展逻辑。共赴“进博之约”,让更多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就能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共同书写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崭新篇章。

  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核心理念。依托中国大市场优势,进博会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平台功能,打开通往中国市场的“金色大门”,让各方共享中国大市场机遇。数据显示,前六届进博会已有近2500项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亮相,累计意向成交额超过4200亿美元。捷克的水晶杯、厄瓜多尔的麒麟果、孟加拉国的手工艺品……在进博会上,一件件“网红展品”讲述着开放创新的“进博故事”,彰显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共享未来的诚意和胸怀,见证中国继续引领世界开放之风的大国担当。正因如此,“进博效应”持续释放,外国企业纷纷做出“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的坚定选择,对中国市场和中国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

  经济大河奔腾不息,开放春风温暖世界。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当今世界,开放合作是唯一选择。中国举办进博会,是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从开创性的进博会到规模盛大的服贸会,从统筹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到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从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到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一系列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让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也给世界提供了更多共同发展的机遇。打开“进博之窗”,从“观展人”变“参展商”,从“头回客”变“回头客”,进博会持续传递开放强音,持续释放开放红利,持续凝聚开放共识,不断打开“共享未来”的机遇之门。

  共赴“进博之约”,共享“进博红利”。今日之中国,是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连续12年居全球前三……6天的展会,蕴含365天的中国大市场。14亿多人口,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完整的供应链,完善的基建配套,丰富的人才储备,充满活力的创新……进博会是“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的生动例证,见证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历史同期首次突破32万亿元,其中跨境电商进出口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一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共赴“进博之约”,把开放的蛋糕做大、把合作的清单拉长,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续写更多“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的“进博故事”,携手共同开创世界更加美好繁荣的未来。

  编辑:牛霄
  校对:刘宇男
  责编:邓强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