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col.com.cn(2024-11-4 10:54:37)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文章指出,就业是家事,更是国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机制,增强工作合力。要加快建构中国就业理论体系,积极讲好中国就业故事,有效提升我国在就业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就业是永恒的课题,承载着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我国超14亿人口、9亿劳动力,解决好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2024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有1500万人以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79万人,比上年增加21万人。而今,总量压力依然存在,亟待答好高质量充分就业“必答题”。高质量发展则岗位足、岗位稳,也就是说高质量发展“青山常在”,就业岗位就“绿水常流”。无疑,让人民群众“好就业”“就好业”,就要落实落细稳就业各项举措,织密织牢就业保障网,加力稳就业,绘浓高质量发展“幸福底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作为重要的改革任务之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平台经济的繁荣发展,也推动了新就业形态的不断涌现,众多新兴职业也应运而生,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同样,无论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还是民生福祉里,大健康、文化旅游、银发经济等新消费层出不穷,印证的是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呈现的是高质量发展就业带动能力,折射的是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提质升级,也就要求着我们在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中,通过诸如发展数字经济、美丽经济、创意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不断积极挖掘、培育新的职业序列,让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济,既要有“体量”,也有“体质”,更有机会“入职”,才能放开拼搏追梦的手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国庆假期,各地消费旺、活力足。据交通运输部初步统计显示,10月1日至7日,预计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约20.08亿人次,日均同比增长4.1%,在迸发的消费新活力里,可窥见高质量充分就业基础坚实。加之,今年以来,通过减税降费、扩大培训、支持创新创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增长。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49万人,对照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目标,前三季度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7.4%。当前,已进入第四季度,正是稳就业的“冲刺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迎难而上,接续奋斗,奋力完成今年就业的预期目标。 稳就业就是稳民心。稳住就业,日子才能安定、踏实、有奔头,发展才能从容、坚定、有底气。要把“底子”摸清,重点做好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就业指导等精细化服务,以加大岗位开发力度、支持企业吸纳就业、拓展城乡社区就业岗位等方式牵线搭桥,组织党员干部、服务机构结对帮扶,出好点子、找准路子。还要全力支持劳动者创业,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简化担保手续等,尤其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化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蓄势待发,加之涌现出移动出行、网络零售、互联网医疗等大量新兴就业形态和网络主播、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等新职业,需要拓宽广阔就业新“蓝海”,千方百计蓄积劳动者就业“加油包”,走好向高质量发展要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双向道路,交出一份优质的民生答卷。 编辑:牛霄 校对:刘宇男 责编:邓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