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唱响产业工人“有力量”,锻造更多“大国工匠”

http://www.scol.com.cn(2024-10-24 15:55:16)  四川在线  编辑:牛霄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李红军
作者:李红军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出台这份《意见》,意义非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各领域都在改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也不例外。党和国家层面针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出台重磅文件,可以追溯到7年前。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首次就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门进行谋划和部署,明确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以及改革举措,厘清了为什么改、怎么改、通过什么途径、达到什么目标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7年后的今天,国家层面适时出台《意见》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意见》提出的目标较7年前更为具体: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锻造更多“大国工匠”是建设新型工业化国家的现实需要,是装备制造大国应有的人才架构。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当下,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创新是引领,创新是支撑,创新是灵魂,无创新则无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哪里来?当然要靠培养。《意见》明确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就应该接触生产实际,培养一批“刚毕业就能上手”的技能人才。要求建立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健全专业技术岗位、经营管理岗位、技能岗位互相贯通的长效机制。也就是说,产业工人可以变成工程师,一线技术能手也可以转到经营管理岗。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精尖人才,更需要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尤其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大国工匠更应成为中坚力量,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

  锻造“大国工匠”,落实产业工人待遇,营造“蓝领吃香”的社会氛围。长期以来,蓝领阶层各项待遇不尽如人意,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宁肯送外卖也不愿意到工厂当工人的尴尬局面。当前产业工人中最鲜明的矛盾,就是“有活没人干 有人没活干”,也是人们常说的结构性失业。这一矛盾的根源简单来说,就是工人的待遇还没有达到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预期。在此情形下,《意见》从长本事、提待遇、拓展发展空间等方面来破解这个难题。《意见》鼓励更多高等学校、开放大学开设劳模和工匠人才、高技能人才学历教育班、高级研修班,举办劳模工匠创新培训营。技能涨了,就应该真金白银地体现到薪资待遇上。《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股权激励等。产业人才的待遇提高了,蓝领受尊崇,大家就会见贤思齐,这对改善产业人才结构大有裨益。
  
  唱响产业工人“有力量”,锻造更多“大国工匠”。我国是一个装备制造大国,装备制造离不开大国工匠的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大国工匠,大国工匠的培养造就需要工匠精神支撑和引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拓展路径、多方协同,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时代在召唤,人民在期待。让我们以《意见》发布为契机,着力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积蓄人才力量。

  编辑:牛霄
  校对:徐登林
  责编:邓强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