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深耕细耘“土特产” 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http://www.scol.com.cn(2024-10-24 15:53:35)  四川在线  编辑:牛霄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唐代远
作者:唐代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一方水土一方味。我国地大物博,从东北平原到黄土高原,从岭南丘陵到黄河流域,从江南水乡到天府之国,各地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禀赋,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生产条件,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农产品。如今,在浙江宁波,年糕迎生产旺季;在河北唐山,小河豚“鼓”出大产业;在陕西渭南富平县,农户们已经开始准备加工柿饼……甜了生活、富了百姓、活了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乡村全面振兴在路上。

  产业兴则农村兴,农村兴则国家旺。“土特产”3个字蕴含大智慧,为我们加快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从宁夏中宁枸杞,到辽宁丹东草莓,从河北迁西板栗,到江苏盱眙小龙虾,一个特产既是成就一个产业,更是富裕一方百姓。土特产是独特乡土资源孕育的地域产品,也是一个地方独具一格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产品,是农特产品及加工产品中已经形成品牌的产品。各级党委政府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在产业发展上深耕“差异化”“特色化”,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成“土特产”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一个个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土特产将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乡村是一座蕴含着丰富资源的“富矿”,如何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差异化特色化产业发展道路,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课题。做好“土特产”文章,关系到推动建设农业强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实施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事实上,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各具特点的村落建筑、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等,都是乡村吸引人的地方,也是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土壤。四川鱼子酱、贵州抹茶、安徽鹅肝……一个个“隐藏款”特产背后,既说明各地物产丰富,也提示我们要擦亮农产品品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立足当地特色资源,在产品上追求“错峰头”、在品质上追求“独一份”,推进农业品牌化发展,是做好土特产文章的题中应有之义。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让“土特产”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既需要有立足土特产延伸产业链的思维,也需要有跳出土特产看“土特产”的视野。于本月20日启动的“2024脱贫地区‘土特产’走进长三角推介周”上海专场活动,共有来自全国51个脱贫县的58家合作社(企业)代表、230余个特色产品参与活动,包括四川的牦牛肉、重庆的猕猴桃、贵州的刺梨制品、黑龙江的大米、河南的双孢菇,云南的青稞制品等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可见,乡村全面振兴要靠产业,各地要各展其长,走适合自己的振兴道路。而这与新时代新征程相互辉映,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其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日益凸显,也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是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积极实践。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深耕细耘“土特产”,各地要打开视野“跳出本地看本地”,将过去“原汁原味”的土特产,打造成链条更完整、业态更丰富的“多汁多味”的土特产,要加快推动乡村特色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一幅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必将在广袤大地上徐徐铺展,“更加火热的生活”逐步成为未来乡村的幸福实景。

  编辑:牛霄
  校对:徐登林
  责编:邓强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