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抓紧秋粮收购,把“好收成”变成“好收入”

http://www.scol.com.cn(2024-10-16 11:35:3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丁恒情
作者:丁恒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随着新季秋粮陆续收获上市,国家有关部门对秋粮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24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为把种粮“好收成”变成农民“好收入”、切实维护农民种粮收益增添了一层重要保障。

  三春不如一秋忙,收到家里才算粮。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75%左右,涉及的品种多、范围广、数量大,是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关键。据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12日,全国秋粮已收获59.8%,进度同比快1.6个百分点,连续8天日收面积3000万亩左右。分作物看,玉米已收62.9%;一季稻已收61.8%;大豆已收71.6%;双季晚稻预计10月下旬开镰收获。分地区看,黄淮海、西北和西南地区收获均过七成;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过半;东北地区过四成。喜看稻菽千重浪,丰收粮能不能卖上好价钱?这是种粮农民最关心的事。抓紧秋粮收购工作,守牢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助力忙碌一年的农民装满“粮袋子”、鼓起“钱袋子”,我们才能增强粮食供应保障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端牢中国饭碗增添信心和力量。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总体来看,今年秋粮播种以来,天气条件较为有利,玉米、大豆、中晚稻等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稻飘香、黍金黄、豆荚鼓、谷满仓……农民是种粮的主体,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家的“米袋子”才会更有保障。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培育多元市场购销主体,健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推动收购市场持续稳中向好。此番《通知》提出,要更多采用市场化方式和手段,推动形成主体多元、购销踊跃、流通顺畅的粮食市场良好局面。这一项项如及时雨般的高含金量政策,让种粮农民解渴、暖心、得实惠。打好秋粮收购战,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才能不负“粒粒皆辛苦”,也才能继续巩固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的好形势。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保障粮食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抓紧做好秋粮收购工作,既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现实之需,也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端牢中国饭碗的必要之举。各地各部门务必压实责任和义务,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折不扣落实粮食收购各项重点任务,认真做好收购仓容、资金、运力等保障工作,确保“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企业是粮食收购主体,骨干龙头企业要发挥仓容、资金、渠道优势,开展预约收购、订单收购、上门收购、绿色通道等个性化服务,让售粮农民少跑腿、少排队、快售粮。更为关键的是,要全面提升监管效能,严肃查处“转圈粮”“以陈顶新”“虚假收购”“压级压价”等违法违规问题,避免“谷贱伤农”。各环节多想一步、想多一层,才能更好实现优质优价,让“好粮食”卖上“好价钱”。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数据最有说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3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粮食作为“压舱石”的作用更加凸显。眼下,放眼神州大地,从东北平原到华北粮仓,再到鱼米之乡,粮食收储、购销工作将火热开启。这就要求我们密切跟踪市场变化,加强形势分析研判,掌握工作主动,提升收购服务水平,保障市场稳定供应,确保秋粮收购工作顺利开展。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把收购储存抓实抓细,我们就能把种粮“好收成”变成农民“好收入”,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大国粮仓更加殷实、更加富足、更有保障。

  编辑:牛霄
  校对:徐海鹏
  责编:邓强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