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科技赋能,为秋粮丰产丰收插上“智慧的翅膀”

http://www.scol.com.cn(2024-9-3 12:59:4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林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婧蓝
作者:婧蓝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当前,我国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距离大面积收获还有不到1个月时间。目前,中稻、玉米进入灌浆期,大豆进入鼓粒期,双季晚稻陆续进入拔节期。总体看,全国大部分地区秋粮苗情长势正常偏好,夺取丰产丰收有基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必须抓好秋粮生产,确保全年1.3万亿斤以上目标不动摇,稳住农业基本盘,筑牢“三农”压舱石,为全年的粮食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确保秋粮生产安全,做好田间管理,做好施肥、除草、防虫等工作,着力解决种粮户田间管护的技术难题,要强化科技赋能,让田畴沃野满满“科技味儿”,促进秋粮丰产丰收,绘就好“丰景”。

  科技赋能,颠覆农业生产“土印象”。“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刻在大家记忆里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不仅节省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更能提升产量。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把目光对准秋粮生产,我们能看到无人机、智慧喷洒、机械式等多种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刷新了我们的认识,也能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农作物需求,有针对性提供灌溉、喷雾、施肥、开关风口等工作,颠覆大家对传统农业生产的“土印象”。以科技赋能,为传统农业装上最强“大脑”,促进壮苗稳长提单产,为秋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开出田间管护“好良策”。旱生虫,涝生病。温度、湿度、降雨等,对农业生产有直接影响,要打响秋粮“保卫战”,就需要聚焦病虫害防控,开出科技“好良策”,在“虫口夺粮”“龙口夺粮”上下功夫,力保作物丰产丰收。秋粮丰收在望,要走好“最后一公里”,就需要强化科技赋能,科技特派员、农技人员、专家人员、乡土专家等,主动深入到田间地头,做好秋粮病虫害的指导,切实解决种粮户田间管护的技术难题,迎难而上,保持定力,毫不松懈,环环相扣,用好技术种出好粮食,着力提升秋粮品质。

  科技赋能,加速农业高质量发展。“稻花香里说丰年”,秋收的步子越来越近,要夺取秋粮丰收,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基础,就需要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持科技赋能,以智慧农业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就要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和农业院校、产业人才合作,注重科技创新和科学技术实用性转化,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推动粮食产能迈上新台阶,让粮食安全基础更牢靠、更可持续。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秋日田野“丰收味儿”渐浓,实现全年粮食生产持续丰收,要把抓秋粮丰收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坚持科技赋能秋粮生产,提升田间管理水平,促进作物成熟,增加粮食产能,生动描绘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图景。

  编辑:牛霄
  校对:徐登林
  责编:邓强
  审核:任鸿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