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把握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

http://www.scol.com.cn(2024-8-12 8:38:34)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张晓明 田茂农
作者:张晓明 田茂农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全国上下须“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背景下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逻辑,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超越西方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大趋势。

  生产力与现代化的辩证关系构成理解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维度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关系内含于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最大的政治”的耦合中,是当代中国对生产力与现代化应当展现出一种怎样关系的科学回答。放眼人类社会的历史变革,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分析工具,不难发现在原始农耕文明转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进程中,生产力与现代化始终是探究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范畴,二者的辩证关系构成了理解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维度。

  生产力为现代化的实现提供物质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人类社会的变化演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与其他社会关系的面貌,进而决定多样化社会体系下人类文明的不同形态。现代化的首要目标是生产力现代化,至高追求是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充分平衡发展,所以生产力发展不仅构成物质文明发展的基本内容,也会作为制约其他文明发展的物质条件而存在。经济基础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所以构成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根源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对基本矛盾,即是说社会的生产力若一旦发生历史变革,其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亦随之变化,因此,只有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现代化才有可能实现革命的、彻底的完成,人类社会才有可能见证文明的再次进化。

  现代化为生产力的解放创造社会条件。解放生产力就是要让生产力摆脱束缚,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物质基础作用,就是要为其搭建稳定的发展环境、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现代化既是社会的现代化,也是人的现代化。生产力的历史性变革极大促成了人类产业技术革命的兴盛,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也就实现了从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的壮举。自工业革命肇始,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从“信息时代”进入“数字时代”,纵观上述变迁,可以发现正是生产力的发展构筑了人类不同时代演进与激变的根基,而生产力本身也在不同时代人类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得到不断解放与革新。

  人类社会的发展可以理解为“生产力推动现代化、现代化解放生产力”的双向运动过程。失去生产力,现代化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现代化则生产力难以实现飞跃。生产力与现代化是任何制度下人类社会都无法避免的一对矛盾,如果我们能够科学、系统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掌握关键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关系,必须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共性与个性,对生产力与现代化这对矛盾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解读,明晰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未来走向。

  新质生产力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决定“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教进步,推动人才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成分,构成中国式现代化重要物质基础,同时对人民群众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具有深远影响。“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一种高度吻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一方面宣告着长久以来的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不俗成就,另一方面也使得承载中国智慧的中国科技,能够在全球现代化浪潮中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贡献一臂之力。

  新质生产力倡导绿色发展,驱动能源转型。生产力的概念与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理论普遍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西方早期现代化所奉行的以资本扩张为中心的生产力发展逻辑,使得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从全方位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新质生产力作为绿色生产力,契合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要求,能够积极解决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为未来推广落实清洁新能源、发展壮大绿色经济、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等一系列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指明方向。

  新质生产力依托数字经济,拥抱智能时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数字产业集群、平台经济及其常态化监管制度、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等领域提出更高要求。新质生产力不仅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澎湃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活力,更使得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特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破土,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模式的快速发展,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持。作为新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坚持科技创新、致力绿色发展、着眼智能时代,必将以改变中国、引领世界、影响未来的态势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夯实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条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所提及的基础设施领域与新质生产力所指向开发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高度重合。新质生产力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进行现代化建设而取得的最新重要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与拓展将为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和更为广阔的空间。

  科技现代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随着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开辟,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涌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发展前景也更加明朗。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的关键。坚持守正创新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本原则,科技创新只有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才能在接下来的关键时期以科技现代化为基础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新发展格局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可靠环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新质生产力将以其独特的创新能力和巨大的竞争优势为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助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实现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同时,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也将为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为丰富的发展资源,从而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以系统观念建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进一步理顺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价值指引。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的突出标识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层次的价值规定。新质生产力是绿色化、低碳化、环保化的生产力,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连续性;新质生产力是以新技术为驱动、以新产业为支撑的生产力,呈现勇立潮头、面向未来、敢于颠覆的创新性;新质生产力是高效率、集约式、系统化的生产力,呈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统一性;新质生产力是有利于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生产力,呈现共享科技创新成果、共同解决世界难题的包容性;新质生产力是驳倒“资本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产力,呈现人类命运共同、“主主平等普惠”的和平性。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