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到人,才能打通创新链

http://www.scol.com.cn(2024-8-15 8:51:51)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朱珉迕
作者:朱珉迕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取得从“0”到“1”的突破之后,如何尽快让“1”变成“100”?有了许多的“100”之后,又如何反向激励更多从“0”到“1”的突破?打通原始创新与产业化之间的复杂链路,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而其中,许多机制性的堵点,又集中到人的身上。

  长期以来,针对科技创新的支持,相对侧重物的层面。围绕人的评价、分配、激励,尚存种种约束限制,科技人员在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的权限、权重均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进度,甚至制约原始创新的动力。

  四川近年来围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开展一系列改革,特别是2021年启动的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就此已有先行探索,意在扫清“不敢转”“不愿转”“不好转”的阻碍。根据今年初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四川省全面推广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建立区别于一般国有资产的管理制度,扩大科研单位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自主权。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包括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制度,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此举不仅体现对科研人员作为关键创新要素地位的尊重,更旨在强调对科技创新规律的尊重。

  科技创新的比拼,本质上还是“大脑”的比拼。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人作为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创新要素、生产要素,其活力能否释放、潜能是否激发,直接关乎创新链的繁荣程度、顺畅程度。而科技创新的组织方式、运行方式、评价方式,亦与行政体系大相径庭,其管理显然不能套用行政化思路。

  创新链中的相当一部分环节,最为需要的是给创造者以心无旁骛探索的空间。此时“人头费”就不是简单的福利,而是针对特定需要的精准投入。比如今天谁都不会忽视数学之于颠覆性创新的作用,而大部分数学家并不需要繁复的设备,最值得“补贴”的就是他们的大脑,最需要的就是能有宽松环境和体面待遇,让大脑无忧驰骋。过去数学家们为“设备经费”使用犯愁的抱怨屡见不鲜,改革的呼声已然迫切。

  今天的技术路线突破,更需注重高风险、高价值研究,而如果激励机制不到位、管理方式不更新,“求稳不出错”的心态势必占上风,也就难言真正的创新突破。而在资产管理等方面,如果一 刀切地套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更是从逻辑上就堵死了高价值、高风险研究的出路,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将无从谈起。

  对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释放的简政放权、激励到人的信号已十分明确,各界迫切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推动改革提速。同时不能忽视的是,自上而下的“权”放了之后,“下面”是不是接得住、用得好,也至为关键。改革要系统集成,这里就要上下联动、同题共答——高校、院所、机构乃至企业内部的组织方式、评价方式,包括课题选择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等等,也都需要配套改革,特别是要让下放的收益分配权用到实处,用到更多高价值、高风险研究和适配产业趋势的研发中去,切实激发科研人员的卓越追求,避免异化为又一轮“分钱分物”。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