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坚定不移 行动与时俱进

http://www.scol.com.cn(2024-7-22 8:39:44)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韩庆祥
作者:韩庆祥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为了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7月15日至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全会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系统谋划和部署,是我们党历史上新的里程碑。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46年前的12月18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的改革开放由此开启。2013年11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6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大胆地试、勇敢地创、切实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思想理论创新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在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策略、改革动力、改革方法等方面作出系统阐述,提出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指导新实践、引领新变革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有力思想武器。这表明我们党在方向上坚定不移,在行动上与时俱进,坚定走好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后半程。

  在改革开放基础上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决定着中国式现代化成败?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演进中,逐步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实质上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逻辑和创造建构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全面深化改革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关系。一方面,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也可以为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注入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提供坚实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同时也要看到,问题倒逼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许多复杂矛盾和问题,必须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需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包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内的党和国家一切重大战略部署,都必须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谋划和展开。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是为了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就是积极主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主要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话,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则主要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涉及的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和“本”,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和“本”,是全面性的、根本性的,其实践意义就是以“制度”更好地“治理”国家,解决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动力、平衡和治理问题。因而,这实质上是从“治本”意义上主动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从“四个现代化”,经“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反映和体现的是我国不断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演进逻辑。

  总结这一历程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掌握着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和主动,即党的坚强领导、先进思想引领、选择正确道路和以制度优势治理好国家。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坚决破除妨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人民至上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底色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价值关系的高度凝练。在这种关系中,人民群众是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终极目的而存在,也是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而存在,中国共产党人是作为价值追求的主体而存在。这次全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要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中,人民至上是始终不变的鲜明底色。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切实感受和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始终是改革前行的目标和方向。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要切实推进人民群众可感可及的改革,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书写人民至上的崭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有着本质的区别。西方现代化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说到底维护的是资本家的利益,而中国式现代化则站在人民立场上,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牢牢扎根于人民,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人民福祉,接受人民评价,体现着鲜明的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包括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内容。我们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到2035年,我国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