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以“新”致远,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不息

http://www.scol.com.cn(2024-7-25 10:26:31)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丁恒情
作者:丁恒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上半年,中国经济交出一张来之不易的“成绩单”,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以“新”致远,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正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新动能新优势壮大,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首位。各地区各部门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用好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北京聚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开辟量子、生命科学、6G等新领域新赛道;山东提出每年组织实施100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新培育10个左右省级新兴产业集群;贵州强调抢抓人工智能“风口”壮大数字经济,深入实施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激荡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描绘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技术赋能,推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业务模式等提升改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今日中国,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坚实,新兴产业生态培育壮大,未来产业版图提速构筑,处处涌动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0%,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向“新”发力,坚定不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定能不断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拓展新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一篇大文章。今天,科技创新渗透于生产力诸要素中,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通用大模型体系投入应用,成为多个行业的智能助手;在安徽合肥,我国第三代超导量子计算机上线运行,超导量子计算机产业链基本形成;在位于长春的中车长客试验线上,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以时速160公里满载运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主体将研究成果从书架搬上货架,从实验室“迁移”到生产线上,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扭住创新“牛鼻子”,开掘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我们就一定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何以革故鼎新?何以行稳致远?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我们通过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激发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更是需要久久为功的长期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面向未来,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提早谋划、科学布局、统筹兼顾,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动能必将澎湃不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一定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编辑:盛飞
校对:罗玉龙
责编:邓强
审核:赖永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