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走红”中华大地

http://www.scol.com.cn(2024-7-25 10:24:5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林伟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碳普惠专业委员会前不久联合发布的《中国碳普惠发展与实践进展报告(2023)》显示,我国碳普惠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各地政府出台一系列碳普惠相关文件,为平台建设和实践提供有力政策保障。“个人碳账户”推动公众低碳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生活方式渐成风尚。

  低碳生活是起点,幸福生活是目标。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自碳达峰尤其“双碳”目标提出之后,我国着力构建政府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将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民行动,让绿色低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理念,“走红”中华大地。碳普惠作为绿色低碳发展领域针对公众参与减排的创新机制,意在激发公众积极参与碳中和行动,让低碳时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百姓中间。

  创造绿色时尚,拥抱低碳生活。“个人碳账户”作为碳普惠机制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可视化每个人的减排贡献,帮助普通人算清“碳账本”,是为个人提供减碳激励的基础,是轻点手机就能参与低碳减排活动的便捷方式。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把绿色理念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在政策推动下,“个人碳账户”多点开花,创新运用碳减排方法学,打通微信运动和公交、银行等多个平台,使数字化减碳场景覆盖公众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

  低碳进万家,幸福全社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报告指出,当前家庭消费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3。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成果显示,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生产端占47%,消费端占53%。毫无疑问,实现“双碳”目标,绝不能忽视这种“占比”。这也是碳普惠机制和“个人碳账户”应运而生的缘由。在“个人碳账户”中,低碳步行、绿色停驶、绿色金融,以及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绿色行为,都会被实时数字化记录到碳账本中,折算出相应碳减排量,并获得相应的绿色积分。通过这种积少成多的方式,推动公众低碳意识不断增强,自觉自愿走进绿色生活。

  低碳新时尚,中国正能量。我国是人口大国,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减排量并不多,但所有人的低碳行动叠加起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就会形成相当庞大的减排量。当前,虽然我国碳普惠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但仍处于初期阶段,碳普惠建设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在顶层政策指引、场景标准开放、价值消纳体系建设、配套技术手段提升和宣传教育推广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只有持续加大碳普惠机制和“个人碳账户”的宣传和推广,为公众参与减污降碳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抓手,切实提高全社会减排效率和意识,才能在“山积而高,泽积而长”中共创绿色生活,共享低碳时尚之美。(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编辑:盛飞
校对:罗玉龙
责编:邓强
审核:赖永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