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年轻人在科创一线茁壮成长

http://www.scol.com.cn(2024-6-27 8:44:59)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张立峰
作者:张立峰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今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之一的薛其坤,35岁成为教授,42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50岁攻克量子世界难题,61岁成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最年轻的获得者。另一位获奖者李德仁,43岁首创测量学界“李德仁方法”,49岁获得1988年“汉莎航空测量奖”,52岁提出3S集成理论获得国际认可,引领了我国从传统测绘到信息化测绘遥感的根本性变革。

  李德仁、薛其坤、顾诵芬、王大中、曾庆存、黄旭华……纵观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无一不是从中青年时代就崭露头角成就斐然,步履坚实地走向科学金字塔顶。从个体来说,中青年时期正是科技创造的黄金岁月;从国家来说,中青年科技人才昌盛,则国家科技力量强。

  当前,中青年科技人才正是我国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更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开始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科技部数据显示,目前国家三大奖通用项目中,45岁以下完成人占比40%左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科研人员占比更是超过80%。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均是“80后”;“90后”青年科学家冯毅所在的之江实验室计算天文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3岁,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新兴产业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中青年科技人才的亮眼表现,让我们欣喜于祖国科技力量的蓬勃壮大。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我国当代中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生涯与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高度契合。中青年科技人才也正处于创新创造力的高峰期,为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让他们有更多大展身手的机会,2022年,科技部等五部门聚焦青年科研人员启动实施“减负行动3.0”,有针对性地开展挑大梁、增机会、减考核、保时间、强身心五项行动;202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从强化职业早期支持、突出大胆使用等方面,大力培养使用青年人才。

  此外,全社会仍需要更加尊崇和礼遇科技工作者,使崇尚科学、追求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发更多青少年立志投身于科研创新,让人才生生不息、事业薪火相传。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