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的“被看见”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http://www.scol.com.cn(2024-6-20 8:33:34)  四川在线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周丽萍
作者:周丽萍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近日,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17岁女生姜萍,以全球排名12的成绩入围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的新闻,引发了众多热议。

  一个学服装设计的中专生,在全球数学竞赛这样的“高端局”,力压来自清华、北大、剑桥、麻省理工等众多名校生,这样一个“天赋+热爱+努力”的励志故事,也活脱脱是“逆袭爽文”的现实版。还有细心网友发现,姜萍的经历与数学大师华罗庚的早期经历有不少巧合之处,都是初中毕业后就读职业学校,都是靠自学完成的大学数学课程,都在职业学校遇到了一位慧眼识才惜才育才的好老师,如王闰秋之于姜萍,王维克之于华罗庚,等等,足够吸睛。

  当然,姜萍未来的路还很长,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成就还待观察,当下不宜过度“捧杀”。但无论如何,我们都乐见姜萍这样的人生出彩,并期待进一步提升多元人才的社会“能见度”。姜萍是个例,但社会中像姜萍这样的“偏才”绝不只有个别,怎样让其不被埋没、脱颖而出,拥有绽放光芒的舞台,值得思考。

  可以说,如果没有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就没有姜萍的“被看见”。有评论认为,姜萍的才华禀赋已逸出了中等教育的轨道之外,她对数学的研究已经远远超过了中专和普高的范畴。换言之,就是对一些“偏才”“天才”而言,现有“拘于一格”的常规人才培养渠道和评价机制已不能满足其成长,这时候就需要社会提供针对特殊人才成长的“阶梯”和展示平台。像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这种开放性、高水平的公平竞赛,无疑是其中一个;当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不仅走出了韩寒郭敬明张悦然,也是现今一大批活跃在文坛的“80后”文学干将的出发地。对于数学物理语文这样的基础性学科,提供赛道赛马,最能显露锋芒。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是中国企业独立举办的第一个全球数学大赛,希望我们的企业、高校、协会等组织,能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有天赋肯努力的人才尽早被发现。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姜萍的天赋“被发掘”,其导师王闰秋功不可没。王老师慧眼识珠,惜才爱才,为她提供辅导,推荐高等数学经典教材,成为她数学探索道路上的引路人。同时,王老师本人也热爱数学,多次参加这项数学竞赛,是谓言传身教。“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正因如此,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希望拥有更多王闰秋这样的好老师,发现和培养出更多的“千里马”。

  时代不同,人才的观念也不同。通识教育当然是必要的,但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长板更加重要。进入社会,加入组织,你的短板有人可以补,长板才决定你的价值。而面对人工智能已来的未来,过去强调读书考试、强调学历的传统教育和评价体系,更加捉襟见肘。针对当下和未来的人才需求,需要打破成规回归人的本质,着重于“人之为人”而无法完全被机器取代的素质培养,更加重视对学习素养、创新素养、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级能力评价,更加重视多元、多维、全面、高级的学生素养评价,应是新时代教育培养和评价改革的要义。如果通过姜萍的“被看见”能够加快这一进程的推进,或许才是这一事件更深远的意义。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