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在逐梦太空新征程上接续奋斗

http://www.scol.com.cn(2024-6-27 10:45:06)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张继
作者:张继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嫦娥六号探测器自5月3日发射入轨以来,经历了53天的探月之旅,成功携带“蟾宫宝藏”重返地球,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评价,“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探月工程的背后凝结着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嫦娥六号任务取得胜利,充分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的独特优势。中国实施探月工程20年来,从给月球拍照片,到首次在月球背面登陆,再到成功带回月壤,一步一个脚印,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20年来,参与探月工程研制建设的全体同志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面向未来,我们要坚定自信,勇于拼搏奋斗,无论是在太空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书写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

  九天揽月,探索不止。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乘势而上,精心开展月球样品科学研究,接续实施好深空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未来中国月球探测规划的任务包括探月工程四期、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鹊桥通导遥星座系统等。通过“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在月球南极形成多个探测器在月面、月球轨道互相配合、协同工作,开展对月球的科学深化研究和月球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验证。当前。我国的航天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始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再立新功。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牢记嘱托,以创新为荣、以创新图强,继续大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助力太空探索的脚步迈得更大、迈向更远,要坚定投身航天事业的决心,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在逐梦太空的新征程上接续奋斗。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太空探索是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更好造福各国人民的重要手段。嫦娥六号搭载欧空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国际载荷,同步开展一批月球研究。随着中外航天合作喜讯频传,中国的太空“朋友圈”不断扩容。截至2023年11月,中国已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50多份政府间航天合作协议。在未来的太空探索中,中国探月工程将始终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原则,继续面向国际社会开放,提供合作机遇,让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中国愿继续与志同道合的国际伙伴携手,探索外空这一人类的共同疆域,实现揽月九天这一各国人民的共同梦想,为和平利用外空这一全人类共同事业继续奋斗。中国致力于凝聚各方智慧,让世界各国都能参与太空探索、共享航天成果,造福各国民众。(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编辑:盛飞
校对:徐登林
责编:邓强
审核:任鸿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