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弘扬探月精神,续写“嫦娥奔月”的精彩故事

http://www.scol.com.cn(2024-6-27 10:44:32)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丁恒情
作者:丁恒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九天揽月奏凯歌,逐梦星辰续华章。历经53天11个飞行阶段的星际旅行,嫦娥六号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这在人类历史上属首次。“嫦娥奔月”取得圆满成功,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迈出了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这一壮举,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让人们再一次看到了不惧风险挑战、勇于创新突破、敢于登攀高峰的强大精神力量,激荡起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油然而生的奋斗豪情。弘扬探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向着航天强国目标勇毅前行,定能续写更加精彩的“嫦娥奔月”故事,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在“敢上九天揽月”的追梦征程中,我们见证了“嫦娥”的一系列奔月壮举。2007年,嫦娥一号实现我国首次月球环绕探测;2010年,嫦娥二号刷新宇宙深空的“中国高度”;2013年,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2019年,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2020年,嫦娥五号实现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再到此番嫦娥六号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新时代“嫦娥奔月”的故事,凝结的是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展示的是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决心勇气。揽月而归,踏梦而行,“嫦娥奔月”的一系列壮举,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民族凝聚力,折射出中国创新的熠熠光辉。

  自立自强的旋律最动听,勇于探索的精神尤可贵。中国探月工程自批准立项以来,“一条龙”攻关攻坚,“一盘棋”协同推进,“一体化”迭代提升,在万里苍穹留下越来越多鲜艳的“中国红”,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写下生动注脚。不只是“嫦娥奔月”,还有“天和”驻空,“天问”探火,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投入运营,“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新时代以来,重大科技成果捷报频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我们走出了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挺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脊梁”,才能让浩瀚宇宙见证越来越多的“中国奇迹”。

  志高霄汉近,梦广天地小。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星际探测有着更深更远的梦想。“嫦娥奔月”取得圆满成功,记录着中国科技的不断进步,见证着中国航天取得的非凡成就,更表明“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科技创新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面向未来,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探月精神,始终坚持追逐梦想,树立雄心壮志,鼓足干劲、发愤图强、团结奋斗,朝着建成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勇毅前行,我们必将续写更加精彩的“嫦娥奔月”故事,在追逐飞天揽月的伟大梦想中再创新辉煌。(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编辑:盛飞
校对:徐登林
责编:邓强
审核:任鸿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