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让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照亮科技强国之路

http://www.scol.com.cn(2024-6-26 14:46:09)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林伟
作者:林伟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习近平总书记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以时不我待的劲头,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科技强则国家强。站立当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顺应世界大势的必需。走进新时代,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国大地上树起了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从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到超大型LNG运输船签下全球最大单笔造船订单,从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到新能源汽车走出国门助力低碳出行……全球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更多中国科技成果正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成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最鲜活的印证和见证。

  根深方能叶茂。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科技快速发展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奋斗,是科学家精神的薪火相传,让重大科技成果从零星到井喷,从量变到质变,“大国重器”“大国利器”不断涌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脚步更加稳健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强大动力源和精神营养剂。

  梅花香自苦寒来。从育种专家袁隆平一辈子倾注杂交水稻,用重重稻浪筑起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到林业专家李保国,30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用农技创新助力百万人脱贫;再到黄旭华隐姓埋名几十年,只为建造出中国自己的核潜艇……他们身上都凝聚着科学家的精神内核。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无数科技工作者秉持敢于突破、敢闯新路的追求和志向,不断开拓新领域、攀登新高峰,为科技强国的梦想呕心沥血。一个个领先世界的科技突破,一个个奇迹般的创新工程,照映着自主创新、攻坚克难的科技发展历程,也是科学家精神力量的真实写照,撑起了国家勇毅前行的步伐,也指向了每个人的幸福生活。

  登高方能望远。当前,我国正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向着创新型国家前列进发。在充满希望与梦想的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加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传承科学家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坚定勇攀高峰的志向,紧盯世界科技前沿,积极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干出更多“惊天动地事”。让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照亮科技强国之路,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使更多的科技活力竞相迸发、更多的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为梦想扬帆,为幸福远航。(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编辑:盛飞
校对:徐登林
责编:邓强
审核:任鸿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