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共赴一场能感知有温度的科普盛宴

http://www.scol.com.cn(2024-5-28 15:39:2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向秋
作者:向秋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由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主办的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5月25日启动,将持续到6月1日。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是“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活动周期间,各地各部门将同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科技活动。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科学普及大有作为。丰富科普供给、创新传播方式。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举办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纷呈的科普活动,为社会大众奉献出一场能感知、有温度的科普盛宴。

  追逐时代的科学星辰。科学家精神专题展是今年现场展览的重头戏,数十位老科学家的珍贵手稿、著作、事迹和图片被集中展示,向公众诠释着何为科学家精神。展览结合生动的影像资料,系统介绍了中国科学家群体形成、演进的历程,充分展示了把个人“小我”融入国家、人民、时代,成就“大我”的过程,体现了科学家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和巨大贡献。科学无止境,精神永流传,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科学家精神的灵魂是爱国。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能够取得辉煌成就,最重要的是深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站得住脚的科技成果,也需要挺得起腰的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专题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追逐时代的科学星辰,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国之重器”彰显创新自信。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火箭、爱因斯坦探针卫星、磁控4D打印及软体机器人……在科技创新展览主展区内,一大批“国之重器”集中亮相,展示着近年来科技创新发展的日新月异。这些“国之重器”令现场观众大开眼界,同时使公众认识到“国之重器”来之不易,是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肩负重任、潜心科研,用爱国情怀、学术造诣和科学态度铸就的。创新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科技领域追求卓越、敢于超越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以来,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为我们增强创新自信提供了坚实基础、充足底气。“国之重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四个面向”,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勇攀科技高峰,铸就更多“国之重器”,努力抢占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

  科普“盛宴”点燃科学梦。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相关部门将同步举办自然资源科技周、住房城乡建设科技月、交通运输科技周、农业科技周、气象科技周、林草科技周等特色活动,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深入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厂矿企业、中小学校开展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科普主要是激发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他们的科学素养如何,不但影响着个人,更关乎社会、关乎未来。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坚持科普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让青少年走进实验室,加强与科学家交流互动,让科普生动有趣。为青少年做能感知、有温度的科普,讲好科学故事,让科学家精神深入人心、光耀时代,必将充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提高科学素养,给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

  全国科技活动周自2001年举办以来,已成为一项公众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全国性科技品牌活动。要以举办全国科技活动周为契机,持续推进科技创新资源科普化,聚焦科技前沿开展针对性科普,让公众在参与中感受科技的魅力,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科研与科普有机结合,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融合。(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编辑:盛飞
校对:罗玉龙
责编:张通
审核:任鸿
相关评论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