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深耕“蓝色粮仓”,让“中国碗”盛满“中国粮”

http://www.scol.com.cn(2024-5-14 11:15:10)  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编辑:盛飞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作者:丁恒情
作者:丁恒情   投稿邮箱:scolpl@163.com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出台了《关于优化养殖用海管理的通知》,就优化养殖用海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中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作为地球生命的摇篮,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空间,也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我国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具有发展海洋牧场的优越条件。近年来,我国深远海养殖、海上牧场建设取得了新突破,现有海水养殖面积3111万亩,养殖用海成为18亿亩耕地之外向海洋要热量、要蛋白、扩大食物供给的重要资源要素保障。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继续做好基础产业、做大延伸产业、做强融合产业,持续释放“藏粮于海”的巨大潜力,我们就能让“中国碗”盛满“中国粮”,谱写新时代粮食安全的新篇章。

  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是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广东省新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自升式桁架类网箱,发展海水种业,挖掘深远海养殖潜力品种;浙江省加快推进“海上千万工程”,统筹渔业发展补助资金建成引领渔船1073艘、带动全省7000艘渔船设施整治改造……近年来,一批沿海省份加快建设海洋牧场,广阔海域建起一座座“蓝色粮仓”,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开辟了重要途径。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海洋牧场300多个,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69个,用海面积超过3000平方公里。深耕“蓝色粮仓”,向海洋要热量、要蛋白,海洋牧歌必将越唱越响亮,大国粮仓必将更殷实、更可靠。

  向海图强千帆竞,踏浪而行卷千澜。建设“蓝色粮仓”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链条长、范围广、环节多,必须牢固树立系统观念,科学谋划建设的空间布局和模式路径,避免一哄而上。应当看到,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统筹规划不足,同质化明显;发展配套少,风险保障弱;深海装备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部分海洋牧场重经济效益、轻生态管理。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海洋牧场综合效益的发挥。因此,从海洋牧场的规划、建设、发展、运营等方面着力,处理好数量与质量、建设与管理、成本与效益、生产与生态等关系,促进重点产业集聚发展、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才能让海洋牧场释放更澎湃的发展动能,进一步提升粮食供给安全保障能力。

  深耕“蓝色粮仓”,端牢“中国饭碗”。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岸带资源,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大有可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要坚持陆海统筹,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眼下,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在实现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放眼未来,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严控发展规模,让开发海洋与保护海洋相辅相成,让海洋牧场建设与渔业绿色发展相得益彰,推动海水养殖向现代化转型升级,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就能更好端牢中国饭碗、创造品质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唱响新时代的“海洋牧歌”。(作者系天府评论特约网评员)

编辑:盛飞
校对:刘宇男
责编:邓强
审核:任鸿
作者文集申请开通文集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